完善我国农业风险管理体系

21.09.2017  19:52
在20日于大连举办的第十届中国玉米产业大会上,部分与会人士认为,发展“保险+期货”、场外期权等新型风险管理模式,能够完善我国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助力我国玉米产业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服务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 据记者了解,“保险+期货”已经连续两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成为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风险管理模式,也是服务“三农”、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制度创新。同时,2017年是我国重启玉米市场化改革的第二年,玉米市场价格自去年的底部开始稳步回升,在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格局下,如何管理市场风险成为玉米产业企业面临的主要难题。 在昨日的农业价格风险管理与“三农”服务专题论坛上,吉林云天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生表示,公司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并带领当地农户尝试“订单+期货”的模式,提前锁定农户种粮风险。今年该公司和22家农业合作社签订了2.2万吨玉米购销合同,提前保障了农户种粮收益,也保证了企业的采购数量,同时通过期货市场管理风险。 广东海大集团采购中心副总监王洪悦在谈及农业风险管理时表示,期货和现货要结合在一起,进行统一操作。在该企业日常经营中,也把期货贯穿到采购、销售、库存管理等各个方面,利用基差报价、期货点价等模式进行风险管理。 银行作为我国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助力玉米产业发展和农业风险管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交通银行金融机构部副总经理徐俊婷在论坛上表示,为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银行在服务涉农主体方面进行了多种努力和积极探索。交通银行从客户角度来支持农业发展,尤其是对大型农业企业进行直接支持,截至今年8月共提供涉农贷款400多亿元,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绿色项目。 据介绍,2017年交通银行开始参与大商所支持发展的场外期权试点项目,很多企业客户开始通过银行购买场外期权,银行再通过基金公司或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等进行风险对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据记者了解,玉米“保险+期货”模式在服务国内玉米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符合国内农业发展趋势的新型风险管理模式。今年大商所已经支持32个玉米、大豆试点项目立项,范围覆盖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安徽、重庆等省区市。同时,在价格险基础上,开始积极探索开展收入险试点,支持立项9个收入险试点,不断完善服务“三农”的模式。 来源:中华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