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法庭里的信息化“浪潮”
斗转星移四十年,沧海桑田一念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时期。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的步伐,人民法院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同样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退休已久的老法官祁美根走进新审判大楼深有感触地说,如今威严神圣的审判大楼、先进的信息化水平、高效的审判流程、阳光透明的司法行为以及法官的亲民态度,已远远超越的他所了解的都兰法院,这么多年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
改革开放初期,5间小平房就是都兰法院办公场所,因为办公条件的局限性,不少案件都要在会议室开庭,案件调解就在办公室进行,“法官审案同事办公”是常有的事儿。那时办公室没有暖气和电脑,全院只有一部电话,书记员开庭记录、审判员制作文书都是靠纸和笔,审判效率很低,冬天记录案件往往都是手脚冰凉。那时也没有打印机,一台铅字打字机和一台手动滚筒式复印机承担了全院法律文书和行政文书的制作。一辆吉普车、一辆摩托车是仅有的交通工具。吉普车用来提押犯人或是长途办案,摩托车用来处理紧急公务,法官外出办案或是送达都是步行或骑自行车。法院基础设施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审判工作的开展,全院仅有干警7余人,年均受案数就100件左右。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法院年均办案数量每年呈逐年上升趋势,到2018年10月已达到了1514件。
2016年都兰法院迁入了适应现代审判要求的新办公综合大楼,都兰法院的基层基础设施又有了巨大的变化:电脑、打印机人手一台,多功能传真机、摄影摄像机等现代办公设备一应俱全,无纸化办公方便快捷;5个数字高清科技法庭,集案件管理、证据展示等功能于一体,所有开庭审理的案件均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实现了“每庭必录”;全力推进庭审直播工作,建立“以直播为原则、不直播为例外”制度,实现庭审直播常态化,截至目前累计进行庭审直播895件,进一步提升了审判工作的信息化、高效化、标准化水平;诉讼服务也实现了网上立案、电子送达及查询、档案数字化管理等;建成执行工作网络查控系统和执行指挥中心,执法记录仪普遍使用,有效满足了被执行人信息查控、调配执行力量处置突发事件等多项需求。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办公办案条件,也改变了审判执行工作方式,开启了法院改革的崭新篇章。
改革开放以来,都兰法院的改变远远不止外观、硬件或是干警仪表上的改善,伴随着我国的法治建设和司法制度体系的逐步完善,我们欣喜地看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理念已根植于每一名都兰法院人的内心;司法公开“四大平台”建设运用,让审判活动更加公开透明,彰显了我院敞开大门、接受社会监督的底气;健全了执行机构、规范执行行为,基本形成了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切实严惩拒不履行生效裁判行为,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和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织就“天罗地网”;司法便民利民举措更加丰富,科学的审判流程管理、审判质效评估体系正在运行,法官职业保障等关于司法人员科学管理的配套改革机制正在挖掘和释放出新的“审判力”。
几十年来,审判法庭日新月异,变化无处不在。这里信息化“浪潮”涌动,这里凝聚了一代代法院技术人员心血。它见证了智慧法院建设的艰辛历程,它让我们看见了法治的进步,法庭虽小,但承载着公平与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