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接地气 传递好声音

06.09.2019  14:50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金秋八月,天高云淡,百姓宣讲大篷车首次走出柴达木,来到牧草青青的果洛州达日县、黄南州同仁县和尖扎县,行程3000多公里,承载柴达木儿女与全省各族群众一道阔步迈小康的愿望,带着海西率先脱贫的先进经验,带着助力帮扶兄弟州的热情,用文艺宣讲的方式将党的各项脱贫攻坚政策传播到基层百姓中。

  此次的百姓宣讲大篷车无论从演员选择,还是宣讲内容、宣讲形式都作了很大调整,每场演出首先由民族歌舞打头阵,既活跃气氛,又直入主题。每场文艺宣讲都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

  为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各种不适,不影响宣讲效果,特聘宣讲员胡生存每天都早早起床练嗓子。胡生存是一名民歌歌手,曾参加过央视、山西卫视的综艺节目,她告诉记者,“这次跟着大篷车来到青南地区,感觉和平时不一样。以前只是唱‘花儿’,这次是用‘花儿’来宣传国家政策,老百姓通过节目就能了解到惠民政策,不管多辛苦,都要完成好宣讲任务。”像胡生存一样,百姓宣讲大篷车的13个宣讲员顾不上一路的奔波劳累和高原反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宣讲工作。

  “有你们帮扶,我好好干工作。我要早日脱贫,过上小康生活……”诙谐幽默的小品《懒汉脱贫》,讲述了懒汉在政府的关怀下,转变等靠要思想,主动改陋习,努力致富奔小康的故事。“新时代领袖习近平,处处为百姓们操心;扶贫道理讲得明,讲哈的话们英明。小康的路儿上共致富,不要丢哈一个民族……”琅琅上口的宣讲内容贴合主题,既有脱贫攻坚内容,又有民族团结政策,还有当前的惠民举措,宣讲接地气、带泥土,突出了党的方针政策,把文件语言变成了口头语言、变成了百姓话,内容上深入民心,政策上为民“解渴”,思想上帮民解惑。

  内容的创新带动了表现形式的丰富,不仅有方言小品、贤孝快板、青海“花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还新增了蒙古族长调《圣地》、藏族弹唱《歌唱美丽的草原》等曲目,让观众在形式多样的节目中了解多姿多彩的海西民族文化。贤孝快板《说唱我们的新乡村》等节目,从不同层面将党的各项脱贫攻坚政策传播到基层群众中,鼓励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主动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演出现场气氛热烈,热爱“花儿”的父老乡亲听得意犹未尽。形式活泼亲切,内容百姓爱听,听了之后能理解、记得牢。观众文丽说:“海西州的文艺宣讲员来我们这里演出,用青海话解说扶贫攻坚,道理通俗易懂。”尖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干部李双看完演出后说,“作为一名执法工作人员,宣讲政策法规是日常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如何让政策法规宣讲深入人心,让百姓愿意接受,看了海西的百姓宣讲大篷车深受启发,回去后我们也会改进宣传方式,让宣讲更接地气。

  “在此次赴青南的宣讲中,我们把一些深刻的思想、抽象的理论转化为鲜活的故事、生动的例子、青海‘花儿’等,将民族团结和精准扶贫内容用百姓听得懂、愿意听的方式传达给果洛、黄南的百姓。”州委讲师团团长唐生录说。

  在果洛、黄南期间,百姓宣讲大篷车共宣讲6个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5000余名观众观看了演出。百姓宣讲大篷车的舞台是流动的,但“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是坚定的。海西伸出帮扶之手,与青南三州的兄弟姐妹手挽手,一起向着全面小康社会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