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庭远离暴力是文明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20.04.2016  02:42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细胞的健康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家庭中的暴力行为不仅伤害了每一位家庭成员,也阻碍了家庭和谐、社会文明进步的脚步。能否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制止家暴,是社会文明程度和司法健全程度的一个标志。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的正式实施,有助于改变当事人对于家庭暴力的淡漠和无奈,改变社会公众“法不入家门”和“清官难断家务事”观念,促进全社会逐步形成“家庭暴力不是私事”的共识。

  多年前,一部反映家庭暴力的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让人们影响深刻,时至今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会上演《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真实版,《反家庭暴力法》的正式实施,让那些在家中饱受磨难的弱势群体将因为法律的介入减少些许苦难。“家事”有了“国法”管。如何念好对家庭施暴者的“紧箍咒”,让家庭暴力得到有效抑制,关键要看法律执行力。家庭暴力成因复杂,带有私密性,法律在实践中还有一个推广和完善的过程,法律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社会文化的形成与支持。

  反对家庭暴力,既是一个法律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家庭道德问题。《反家庭暴力法》施行对于提升全民反家暴意识、改变传统观念都具有重要指引作用。事实上,《反家庭暴力法》最大的效用,应该是事前的“预防针”,事中的“强心剂”,而不是悲剧发生之后的“手术刀”。因而,加强普法宣传,各主体才能明确自身责任,才能在心中坚守法律底线,通过法律意识的提高转化为日常行为的自觉。

  反对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如何让法律切实起到作用?如何推进社会文明和个人素质整体提升?如何培养新型的夫妻关系、代际关系、家庭关系?是摆在每个家庭和社会面前的重要课题。只有各方都主动履行好自身职责,提高自身素质,扭转错误认识,才能使反对家庭暴力的观念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知道并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建立起防范家庭暴力的社会综合治理体制和机制,加强道德宣传和法律法规教育,才能为家庭暴力受害者撑起爱的“保护伞”,进而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