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制”:西宁考准考实干部的新探索
今日视点
《西宁市干部考察家访办法(试行)》出台,一幅幅干部“3D”画像应运而生……
从今年开始,西宁市对拟提任县级干部人选任前考察和提名出席省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的考察中全部引入家访制,家访环节确定为西宁市干部任前考察的必经程序……
作为干部考察的一种全新工作方式,西宁市委组织部大力推行家访制并取得明显成效,干部考察家访制成为西宁市任用选拔干部的新的探索。
为何家访:让考察更真实更科学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共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领导干部的家风问题提出了要求,将家风建设提到了制度高度。
可以说,干部考察“家访制”适时必要,干部家风不是个人私事、小事,而是关乎事业成败的大事、要事,家访制是深入了解干部有关情况,特别是性格秉性与道德操守的主要载体和方式,通过将考察范围拓展到亲友圈、社会圈,增强对干部了解的全面性和客观性,让“带病提拔”又多了一道障碍,同时对于干部家庭实际情况的了解,也进一步为关心关爱干部提供了基础信息。
西宁市家访制刚提出来时,考察者和被考察者都不理解:工作干好就行了,为什么还要管人家家里如何?
“我们就是要看看有些干部是不是单位一套、家里一套,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看看八小时之外哪些干部是手捧一卷、清茶一杯,看看哪些干部是麻将、烟酒、KTV”,西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段发达说。
党员领导干部首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通常了解评价一个人,工作能力仅仅是一个方面,更多地会关注其性格修养、品德等,而这些特质更多地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与细枝末节中,而要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化水平,就是要更加真实、立体和综合地评价干部。
如何家访:一看二听三访四“画像”
“第一次去家访,我们也不知道要怎么访,还挺紧张的,也就是和考察对象家里人泛泛而谈。”西宁市委组织部干部一处处长王凌云作为干部家访制的第一位考察员坦言,“后来时常跟同事们一起探讨,认真摸索,要访的对象、方式、内容都逐渐清晰开。”
看——看家庭环境。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涵养官风。除了社会单位,家庭是每个人一生中所处时间最长的环境。通过考察人员观察家庭布局陈设风格外在环境与家庭成员交流方式内部环境两个要素,勾勒出家风情况。
听——听父母长辈讲成长经历、妻子丈夫讲脾气秉性、孩子晚辈讲信仰理想。在家庭成员中,主要访谈三类人员,即父母长辈、妻子、丈夫、孩子晚辈。父母与长辈对干部的成长经历最为了解,而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则更能佐证出其气质风骨,因此与他们访谈注重了解干部成长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妻子丈夫是一个人最为亲密的人,最能感受到干部性格的极致,与他们访谈注重了解被考察对象的脾气秉性。一个人对于孩子晚辈的教导,往往体现出其内心的理想信仰,甚至是价值观,与孩子晚辈的访谈注重了解干部价精神状态。
访——朋友圈与社会圈。家访也不仅仅局限于“家”字,朋友圈与社会圈的范畴也在其中,考察组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向老领导,邻居,社区或物业工作人员,结对认亲户,子女的老师等社会关系成员进行扩展,重点了解干部道德涵养情况。
画——考察材料。将家访情况纳入考察材料必写内容中,并形成写作规范,在西宁市委常委会和组织部部务会人事汇报环节均要加入家访情况的汇报,力争把干部的“3D”像画出来。
与此同时,家访方式主要采用实地走访面对面和电话访谈背对背的方式,但不论是哪种方式都需要认真填写家访记录表,并通过以受访者签名的方式打消其顾虑,让了解的情况更真实鲜活。
除了面对面的交谈了解,洞悉弦外之音也成为了干部考察的应有之举。“有一次我们去家访一个干部,他的妻子说什么都挺好,对家里也很操心,可是这名干部用命令的口气让妻子给我们倒水的时候,妻子不太乐意,说你怎么不去。由此我们判断,妻子对这名干部还是有些不满的,这名干部对家庭可能也不是照顾得很好。”
家访成效:“画像”更精准了解干部更深入
“很多同志因为工作的原因长期展示出来的一面与其真实情况有不同,通过家访能够在细微处看到干部的另一面和内在面,这样画出来的干部就更加立体、更加精准,选用起来也就更加有底气,”考察组成员说。
“有一次我们去了干部家里,才了解到他的妻子长年卧病在床,生活上有很大困难,但是从来也没有向组织汇报过,也是不想给组织添麻烦”,考察组成员谈到。
“后来我们将相关情况反映到这位干部单位,单位提供了一些帮助,这名干部非常感动,也表示组织的关爱成为他工作的无限动力。”
家访最早被提出来的时候,多数人的理解是,为了找出干部的问题,更加严格地考察干部,去了解那些干部不愿向组织说的问题,但是实践中大家逐渐意识到,家访对于干部其实是更深层次的关心与关爱,也为关心关爱提供了很多基础信息,让干部工作更加有力。
西宁市第一个被家访的干部说:“家访的时候,其实考察组,我以及我的家人都挺紧张的,考察组走了之后,家人说没有想到你的单位的现在选拔干部这么严格!”
干部家访,不仅是组织部门内部选人用人的方式手段,通过家访,体现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科学选人用人的导向。(何敏 祁蓉)
视点短评 多赢的创新之举 经济学把那些在未导致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至少一个人境况变得更好的行为称之为“帕累托改进”。西宁市委组织部把“家访制”引入干部考察,就是对组织人事工作的一次“帕累托改进”。 “家访制”的基本目的是借助考察家教家风以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干部作风,考察范围从“工作圈”延伸到“生活圈”,实现对人的基本活动空间、社会关系的全覆盖,内容也从“德能勤绩廉”拓展到了“孝悌仁爱礼”,通过考察居住环境、家庭氛围、生活细节、言谈举止、日常琐事、弦外之音等为干部“画像”,从而更加立体、精准。这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要求的具体贯彻,有助于把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干部识别出来,预防“带病提拔”,为打造良好政治生态提供“源头活水”;同时,在干部“带病提拔”问责机制越扎越紧的新形势下,也为干部选拔任用的推荐者、决定者提供了新的决策参考,无疑是一种积极的探索。 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许多党员干部都是其家庭、家族的“顶梁柱”和“主心骨”,在考察其家教家风的同时,“家访制”也会对家教家风的塑造起到一定作用,而家风又影响党风、连着政风。 正所谓: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通过“家访制”,把那些表里如一、修身齐家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使干部选拔任用的“指挥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助于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形成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浓郁氛围和强烈自觉,积极建设父慈子孝、夫妻和睦、兄弟悌爱的美好家庭。这样的家庭,既为党员干部安心地在岗位上担当奉献提供了一个安稳的“大后方”,也有助于他们把在家庭中蕴育的良好品德贯彻到工作的每个细节之中,用以要求自己、对待他人、推进工作。 “家访制”的范围不限于“家”,单位以外、工作之余,都可以归入家访的范畴,左邻右舍、子女的老师、物业服务人员等,都是察访对象。“家访制”不仅促进家风、党风、政风的澄清,其正面效应也必将延伸到民风、社风。同时,“家访制”把广大党员干部的职业信息披露给了相关社会公众,有助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增强党员意识、公仆意识,以更高更严的标准约束自己及其家庭,自觉地在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间弘扬和传递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祁蓉) 故事传真 一次记忆深刻的干部考察家访 按响门铃,开门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先生,老人面带笑意地把我们迎进了门,我们也就开始了又一次干部考察家访。 自从西宁市委组织部探索实行干部考察家访制以来,入户走访已经成为考察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今天家访的对象是一名拟提任副县级干部的父母。 一进屋,老两口家里干净整洁,简单朴素,阳台窗户上红红的窗花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叔叔、阿姨您好!我们是市委组织部的干部,今天来,是想了解以一您儿子的相关情况。”一听是组织部的同志了解情况,老两口显得有些紧张。 我们赶紧解释:“现在干部考察和干部日常监督管理中我们探索实行家访制,主要想了解掌握干部的家庭家教家风情况,也就是看看单位以外情况,全面了解干部,提高我们选拔使用干部的水平”。得知我们的来意后,老两口连连点头,眉头逐渐舒展起来,连忙招呼我们坐下。 “叔叔,您儿子平时在单位工作特别忙,经常加班加点,平时还会挤出时间照顾您和阿姨吗?”听了我们的问话,老两口互相看了看,“挺好的,挺好的,就是忙。”阿姨有些拘束地回答。 “我们平时忙,也顾不上照顾父母,但是父母还是挺包容我们的。”一起去的考察组的同志说。 “我们有三个儿子,对我们都特别照顾,特别是这个小儿子,平时工作忙,但是我们有头疼脑热的,肯定在身边。那次他母亲病了,他白天上班,晚上加班不管多晚都要来医院守夜,然后第二天再去上班,非常辛苦。” 听了我们拉家常,老先生慢慢地打开了话匣子,说话间,老阿姨还拿来了全家福,指给我们看。“我这个小儿子,虽然是家里最小的,但是对兄弟家人都特别好,他们之间关系也很好,谁有难处他都会帮忙,比如买房啊、生病住院啊,都能互相支持。”阿姨说着很自豪。 我们接着问:“他们平时关系怎么样,对孩子的教育抓得紧吗?”说起孙子,老人显得更加精神了,“孙子今年考上研究生了,他们两口结婚二十多年,关系一直很好,从来也不吵架,对孩子的学习抓得很紧,有休息时间就带着孩子去博物馆啊、科技馆什么的。” …… 随着交谈的深入,两位老人脸上越来越多地洋溢起幸福的笑容。整整一个小时,老两口从儿子的成长经历、脾气秉性到道德品质为我们逐渐刻画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字字句句中,点点滴滴间,我们既进一步了解了考察人选的基本情况,也感受到了这一家人中互敬互爱的家庭氛围。 告别了两位老人,我们赶回单位,马上开始汇总家访情况,准备起草考察材料。 “从今天家访情况来看,我觉得,这个同志在对父母挺孝顺的,虽然阿姨说到比较忙,可能平时看望次数少,但父母生病的时候都还是能尽心照顾,非常难得,考察材料中关于家访情况的表述中,可以写‘孝敬父母’。”大家点头认可。 “我觉得比较突出的一点是他们和睦的家庭氛围,从父母的言谈也可以感受到很好的家风与家教,建议把‘家庭氛围和谐’也写进去。” “同意!”大家一致表示。 “他对孩子学习、日常养成等方面抓得也紧,考察材料中还可以写进去‘对子女教育严格’。” …… 考察组成员你一言我一句碰了起来,一幅考察对象的“画像”在眼前逐渐清晰起来。最终,这名干部考察材料中的家访情况这样表述:该同志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姐妹,夫妻和睦,对子女教育严格,体现出良好的家教家风。(李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