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贡献文化力量
2017年,历史的坐标注定铭记,党的十九大举旗定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航中国。
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文化新闻出版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改革创新,扎实推动文化发展改革,十个方面的工作全面推进并取得积极成效。
2017年:硕果累累又一年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全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覆盖面达到77%,文化进村入户工程实现全覆盖;为22个贫困县配备流动文化车;重点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数字文化馆及基层图书馆互联互通、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等12个项目;全年开展各类文化品牌活动300余场,参演者8000人,受益观众达33万人(次)。
艺术创作繁荣发展
大型民族舞剧《唐卡》在省内演出5场,在北京、天津演出4场;完成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藏戏《松赞干布》、秦腔《尕布龙》、平弦戏《魂系金银滩》的创作和巡演工作;组织了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专场文艺演出;创作演出了《儿童动漫音乐会》、杂技《魅影》、歌舞晚会《多彩果洛》《情满柴达木》等。
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大
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项目102项,83个国家级、省级重点文保单位保护项目开工建设;开展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及相关基本建设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及资料研究工作;文化部批准设立藏族(玉树)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召开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座谈会。
特色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十三五”规划的25个重点项目,已有24个项目开工建设;青海省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正式揭牌;全省13家文化企业获得2390万元中央专项资金扶持;举办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协同发展论坛;青海香巴林卡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文化企业;全省藏区文化产业销售收入15.4亿元。
新闻出版工作唱响主旋律
3家出版单位的68种出版物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党报党刊、民文出版数字化建设项目投入运行;制定出台《青海省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
文化市场管理及“扫黄打非”工作再加强
部署开展“两节”“两会”文化市场治理、文化市场专项保障治理、文化市场内容监管专项治理、校园周边及中高考期间文化市场专项治理、十九大专项保障、出版物印刷发行市场监管等专项行动。
对外文化交流持续推进
圆满完成文化部“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驻外文化机构负责人下基层调研等活动;在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举办“大美青海•青海文化周”等系列活动;青版精品图书在英国、美国、西班牙、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举办的国际书展上进行展出。
文化建设保障水平全面提升
2017年,首次召开党的工作会议,对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和进一步推进党管意识形态、党风廉政建设、党建等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以实施“三区”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工作为抓手,投入培养、选派经费共计2680万元;扶持5个精准扶贫村的产业发展项目,对162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每村补助1万元文化活动经费。
“十个一”的工作特色和亮点
•形成了一个好班子。 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领导班子立规矩、强管理,面貌焕然一新,班子成员团结奋进,全力抓好分管工作,用文化工作为全省各族人民提供了文化滋养、文化动力、精神支撑。出色地完成了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和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使以文化人的要求落到了实处。
•培养了一支好的干部队伍。 在选人用人方面,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党组始终坚持党管干部,严把干部选用标准关、决策关、考察关,坚持正确导向,广泛发扬民主,严格工作程序,把事业需要、岗位要求与促进干部成长、调动干部积极性相结合,努力做到以事择人、以岗选人、人岗相适。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选用的干部群众认可、组织满意、干部服气。干部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焕然一新,进一步优化了厅系统政治生态。
•创新了一次品牌节庆活动。 2017青海文化旅游节始终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以“四个转变”推动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的思维理念,以文化旅游节为平台和载体,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讴歌新时代、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激发了优秀传统文化、旅游文化、体育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充分做到了模式创新、措施创新、内容创新,进一步传承传统文化,坚定了文化自信;弘扬时代精神,增强了文化自觉;讲好青海故事,树立了青海形象。多项举措及成效得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
•设立了一项文化产业基金。 与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作为基金发起人,设立了规模为20亿元的青海省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并已完成基金备案、团队组建等前期工作,即将全面开展投资运营。
•打造了一台高质量原创剧目。 民族舞剧《唐卡》,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深度挖掘青海丰富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文艺作品的特殊作用,激活其生命力,使丰富的文化资源“活”起来、“动”起来,成功地体现了民族舞蹈精髓和现代舞蹈语汇互为魂体的融合;成功地为青海打开了实施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发展的大门。
•培育了一批村级文化中心示范项目。 年内下达资金12768万元,在全省32个县建设完成874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面现已达到77%,预计可提前一年完成全覆盖的目标任务。
•建立了一套财务内控管理体系。 首次召开厅系统财务工作会议,全面部署财务管理工作。制定印发、修改完善了相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和资金管理办法,启动实施了机关内控信息系统建设项目。
•推出了一个文化生态实验区典型。 全省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将非遗项目记录、传习场所建设、传承人培训与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等工作相结合,形成了青海特色。全国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集聚在黄南藏族自治州总结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经验。
•完成了一批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 深入谋划了省博物馆提升改造、西宁市“3+1”实体书店建设、青海民族文化艺术中心建设、省文物考古研究基地等省级重大项目。
•编制了一套广受欢迎的文化交流丛书及专题片。 为“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国外专家和文化部驻外文化机构负责人制作赠送了《大美青海画册》《青海——舞者的乐土》文化专题宣传片,向国内外嘉宾呈现了一种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的“大美”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