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国家机关,对口援青的坚强力量——“十二五”对口援青系列报道之二
青海新闻网讯 “十二五”时期,青海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这其中,离不开中央国家机关对口援青的坚强力量。
2010年对口援青工作启动以来,青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及省直各相关部门、有关州县进一步加大向国家部委汇报衔接的力度,把争取政策支持作为推动藏区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
五年来,37个中央国家机关和单位以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为指导,共印发了16个支持青海藏区各领域发展的指导意见,13项工作方案,与我省签署了10个工作协议和备忘录。
2013年8月,国家又新增了8个部委和单位对口援青,援青国家部委和单位的数量达到了34个。
五年来,对口援青的国家部委和单位按照在行业政策上给予更多照顾,在项目安排上给予更多关心,在产业发展上给予更多支持,在业务工作上给予更多指导的原则,从支持青海藏区和受援县两个层面,不断完善政策,强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为青海经济社会实现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回望这五年,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社部等国家部委不断加大对青海藏区特别是对口援青工作的指导协调力度,增加了支援力量和援青干部数量,建立健全了干部、人才、项目、资金管理制度。
教育部重点支持藏区“双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义务教育发展;国土资源部投入50亿元,大力支持青海藏区地质勘查工作,并给予我省土地整治利用方面的优惠政策;水利部启动贵德现代水利示范县建设工作,规划利用10年时间投资29亿元建成贵德“六大现代水利体系”;工信部支持我省40个中小企业发展、技术改造、节能环保等项目,将格尔木市列为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信息惠民试点城市;科技部专门召开科技援青工作座谈会,支持青海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综合利用等350多个项目,并协助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青海创新型盐湖化工循环经济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列入国家级试点培育单位。
同时,农业部仅2015年就安排我省农牧业发展的各类资金42.35亿元,并将我省贵南、民和等6县列入草牧业试点范围,海晏、门源两县认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互助土族自治县确定为农村信贷担保平台建设试点县;国家卫生计生委重点支持青海藏区医疗、卫生服务和地方病防治体系建设,支持杂多县村级卫生室业务用房建设,实现了全县7乡1镇卫生院和31个村卫生室建设的全覆盖;环保部将青海省6个重点土壤环境保护治理和修复示范项目纳入国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项目库,并支持达日县吉迈镇农村连片环境综合整治和县城道路改扩建项目;住建部大力支持我省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对玉树藏族自治州灾后重建的城乡发展规划制订、城乡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基础设施运营与城市管理、建筑业发展、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等提供大力支援;交通部与我省签订促进六盘山区、藏区交通运输发展的共建协议,目前,涉及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及青海重要的干线公路项目大部分已纳入交通运输部相关规划;商务部支持我省举办了中国(青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合作圆桌会议,并从申请国际援助项目、引进大型商贸企业等九个方面支持共和县城乡销售、家政服务等网络体系建设;国家林业局扶持班玛县藏茶产业发展,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国务院国资委组织了62家中央企业开展“青海行”活动,签约金额逾千亿元;国务院扶贫办在泽库县宁秀乡建成“防灾减灾青干草生产基地”项目,入股草业合作社的贫困户户均增收近千元。
国家开发银行以政府融资平台为载体,重点支持我省城镇化、基础设施、工业、农牧业、新能源等建设和发展。
中国铁路总公司协调启动了“心起点”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救助活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3名先心病贫困患儿进京免费治疗。并协调进藏列车停靠德令哈站,为德令哈市进一步加强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人员往来,加速人流、物流、信息流转移创造了条件。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民委、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文化部、人民银行、国税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林业局、旅游局等部委也都为受援部门和地区提供了项目资金和智力支持。
另外,中华全国总工会也积极组织召开了工会系统援青座谈会,部署系统内对口援青工作。北京等六省市工会共落实援助资金3300多万元,培训六州工会干部职工1090人次,劳模疗休养119人,开创了工会对口帮扶工作新局面。
五年来,57名国家机关援青干部心系青海、情注高原。他们努力克服高寒缺氧等诸多困难,认真抓好各自的分管工作,并主动深入县乡村开展实地调研走访,为行业和地区发展出谋划策、奔走呼吁、牵线搭桥、引智引资,涌现出了一批支持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先进典型。
五年过去了,所有的援助力量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青海的每一寸土地。面向“十三五”,它们必将化为强劲的动力和源源不断的活力,支撑着高原昂首迈向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