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构调整中寻求发展机会——专访经济学家茅于轼
青海新闻网讯 85岁再上高原,当经济学家茅于轼老先生看到西宁数以百计的高楼大厦时,感慨地说:“无论是从城市面貌、交通状况还是从青海企业的力量来看,青海的发展很快啊!”
茅于轼从事微观经济学研究多年,他认为,青海应在比较中发现自身的优势并得以“物尽其用”。
“市场是一部创造财富的机器,而企业家正是具有冒险和开拓精神的一群人,他们能够敏锐地发现市场需要什么,从而整合优化各类生产要素,在自己赚钱的同时创造社会财富。青海的自然条件可能相对严酷,但是青海如果有一个亲商、爱商的氛围,对发展地方经济,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是有帮助的。”茅于轼说。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取得的种种成就,茅于轼说,这三十年,无论是中国的产业结构还是企业构成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你留意马路两侧的店铺你就会发现,大众洗浴等一些传统的商业项目早已不见踪影,美容、健身、洗车等新兴行业遍布街道。因此,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企业家要善于发现其中的机会与挑战。
参考发达国家的发展路径我们不难发现,未来五年甚至十年,人们的收入将不断提高,人口结构将发生变化。目前,老龄化、人力成本上升等都已经表明,可以节约劳动力的技术和企业将更具竞争力,更多的机器人、机械手臂将代替人工作业。同时,老龄化带来的“银发产业”是我们可以预见的。此外,人们收入提高后,会更需要精神领域的追求和享受,企业家们要敏锐地捕捉这些新变化背后人们尚未被满足的需求,进而研究发展渠道,破解发展障碍。
谈起青海及我国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茅于轼说,经济的快速增长意味着收入的快速增长和更多的就业机会。近年来,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经济的绝对值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但是西部地区良好的发展势头带来了更多机会,吸引了更多人来西部创业、就业。随着扩大内需、城镇化建设等机遇,西部地区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思想上的障碍,抓住机遇,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