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河湟古三城(之四)

16.06.2014  16:11
核心提示:西宁青唐城秃发利鹿孤    围绕这三个城,有这样几个重要事件:  影响河湟地区的人物首推就是赵充国了,赵充国(前137—前52年),字翁孙,原为陇西上(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后移居湟中(

西宁青唐城

秃发利鹿孤

   围绕这三个城,有这样几个重要事件:

  影响河湟地区的人物首推就是赵充国了,赵充国(前137—前52年),字翁孙,原为陇西上(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后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宁地区)西汉著名将领。赵充国历事武帝、昭帝、宣帝三个皇帝。武帝后期,聚居在现今青海省境内的羌族,经常向内地侵扰,攻城略地。73岁的赵充国,主动领兵出征,79岁凯旋回京。在平叛战事中,他坚决采取招抚与打击相结合、分化瓦解、集中打击顽固者的方针,能和平解决的,决不诉诸武力,这完全符合孙子兵法:“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赵充国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是提出了“寓兵于农,耕战两利”的策略,即屯田法。此方法被汉宣帝采纳后,取得了对羌战争的最终胜利,保持了西北边疆的稳定,同时对发展边疆农业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赵充国之后,屯田法被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在实践中广为应用,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此外,还应该指出的一点是他最早在河湟地区设置了县卫,青海地区第一次正规有了中央批准的行政区划,这些影响到了后来几朝对青海河湟区域的行政设置、变迁。

  我的家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住在西宁城西的虎台附近,每天打开东面的窗户,一眼就能看到不远处的虎台大土丘,带着孩子多少次地爬上爬下,对它的身世不是太了解。后来因工作的需要讨教专家才知道,魏晋时期,世居塞北的鲜卑部落陆续南迁西进,不仅整个中国的版图发生变化,中国西部的历史轨迹也自此转折,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突然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南凉、吐谷浑……鲜卑族建立起的王国在青海刻镂下深深的烙印。公元397年,西平王秃发乌孤,进攻后凉,占领金城(今兰州)后,又首先夺取了乐都、西平(今西宁)、浇河(今贵德)三地,将三城最先纳入了战略后方要冲。以此为支点,随后很快控制了青海许多羌族部落,先后在今乐都、西宁建立了南凉政权。南凉在历史上共存活18年,有过三位君王:秃发乌孤、秃发利鹿孤、秃发檀,是一奶同胞的亲哥仨。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是秃发檀,在他手里,南凉国力达到了鼎盛。

  乐都、西宁也在历史上也第一次成为一个王国的都城,秃发三兄弟建立起的南凉王国给西宁留下了除却历代城墙以外最宏伟的历史遗迹——虎台和康王墓,在乐都留下了规模宏大的“大小古城”遗迹(宫殿区、平民区和四面城壕)。乐都、西宁这两处著名的历史遗迹,手笔均来自南凉王朝第三代君王秃发檀。西宁高大的土台用他的太子“武台”的名字命名修建的阅兵台,“虎台”之名是后改来的,据说是为避讳唐代武则天创建的“李武政权”。《西宁府新志》中记载,台的东面有四个高七丈多的土墩,墩与墩之间相距二百一十丈,只有东北角一墩高一丈多,台西面还有相连的六个小墩,不知为何时所筑。只是当年宏伟的建筑,如今已经荒颓,只剩下土台一座,被包围在高大的现代化的楼群建筑之间。

  隋代,在青海西部建国的吐谷浑,势力渐强对隋朝中央政权构成了威胁。公元609年,隋炀帝亲率10万大军,带文武百官、嫔妃出长安翻陇山,在今甘肃永靖炳灵寺渡黄河,进入青海民和,在鄯州(今乐都)停了下来,陈兵讲武、围猎演练,有半个月光景才上路,经西宁入长宁谷,在金山(今大通娘娘山)军事部署后,大宴群臣,不日在门源大败吐谷浑。后隋炀帝率大军,潇潇洒洒出了祁连山扁都口,经河西走廊搬师回京。今天看来,当时的隋朝大军是何等的洒脱、威武,不像一次远征,倒更像一次远游,一路纵情、围猎、宴请,顺手就把身边的强敌给办服帖了,从此,丝绸之路的河西走廊太平了几百年。

  隋朝的光化公主曾经乐都与吐谷浑和亲,唐贞观时弘化公主、文成公主、金成公主也在乐都、西宁停留之后,一路远行与吐蕃结亲。乐都、西宁这条河湟古道上不仅驰骋过金戈铁马的各路英雄,而且也走过旌旗万展的皇家卫队、仪态万千、雍容华贵的和亲队伍,还有那风尘滚滚的各地区、各国骡马商队。在这里上演了太多太多的恩怨情仇……

  说来也许是巧合,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的家就住在西宁城西的虎台附近,距离不到几百米远。由此对它有了丝丝的眷恋之意。21世纪初,我的家又搬到了西宁南滩古城,现在叫青唐城公园附近,在高楼上天天都能看到车水马龙中静卧的一段三百米长的古城墙,每天清晨、傍晚自己都会从它身旁走过。高耸的土墙、块块铜筑的画样解说,让我又关注起了几个新词汇:青唐城、厮、南丝绸之路。

  青唐公园块块铜筑的画样提供者正是我的忘年之交:李逢春老先生。据他介绍,中国历史上的唐王朝和吐蕃封建王朝崩溃后,中原地区出现了五代十国割据的混乱局面。青藏高原上也形成了“种族分散,大者数十家,小者百十家,无复统一”的形势。宋朝初年,十一世纪初,在河湟宗喀地区出现了一个吐蕃族的地方政权——“厮”。

  公元1015年,厮在宗哥城(今平安),被李立遵、温逋奇等湟水流域地方势力人物,拥立为青海东部吐蕃人首领,标志着宗喀地方政权正式建立。

  后来,因与李立遵意见不和,他把都城迁到邈川(今乐都)。不久,大相温逋奇发动政变,企图加害于他。他平定温逋奇叛乱后,完全掌握了军政大权,并将都城又迁到青唐城(今西宁市)。从此,宗喀政权开始了厮时代。而青唐城从此成为宗喀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厮,译为“佛子”。受河州吐蕃首领控制,被誉为佛的化身。吐蕃俗尚贵种,重血统,故诸族竞相拥之。后为宗哥族首领李立遵、邈川族首领温逋奇以武力挟至廓州(今青海化隆县群科古镇),尊为“赞普”。不久,将王城迁至经济比较发达的宗哥城(今青海平安驿)。后与李立遵失和,率众走邈川(今青海乐都),为温逋奇所拥戴,以温逋奇为论逋(相),拥兵六、七万。宋天圣十年(1032),以温逋奇发动宫廷政变,欲废己自立,平息叛乱。为扩展势力,举族徙青唐(今青海西宁市),立法建制,拥众数十万。此后近百年间,青唐成为甘青地区吐蕃族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与宗教的中心。史称其所建政权为“厮”。

  公元四、五世纪时,这条商路曾经十分繁荣,后来由于战争的影响而渐趋衰落。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对于这条具有国际意义的中西商道大加破坏。他们在途中剽劫贡商,扣留旅人,对商人征收苛税,妄图扼断西域各国同宋王朝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厮担负起恢复和保护中西商路的重任,将从西域经河湟入中原的“古吐谷浑路”重新开辟,并在青唐、邈川、临谷等城设立国际贸易市场,还派兵护送各国商队直至宋边境。这样,被西夏扼断的中西陆路交通在厮统治的河湟地区又畅通无阻了。

  如果从公元1032年厮迁都青唐时算起,一直到公元1065年(宋英宗治平二年)厮逝世止,他真正执政达三十三年之久。在他统治的三十多年中,河湟地区部落繁衍、牲畜滋息,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不论农业、畜牧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经济的发达,这一地区的人民也富裕起来,家资二、三十万贯的蕃户不为罕见。青唐城更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宝城,城内殿宇嵯峨,梵宫林立;金冶佛像,金碧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