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尕布龙的精神高地 ——《草原之子》在代表委员中引起强烈反响

18.01.2017  15:08

 

 

 

  话剧《草原之子》剧照。李娜 黄灵燕 摄

  说了一句话,做了一辈子,用了一生情,留下一首歌。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没有音效特技的加工,《草原之子》就是用“平平淡淡才是真”的艺术表现形式打动了无数颗与“尕布龙”共鸣的心。

  1月16日晚,在全省“两会”召开之际,反映尕布龙先进事迹的话剧《草原之子》重回青海大剧院上演。

  演播大厅里,近千人的思绪随着舞台起伏飞扬,有人若有所思,有人泪流满面,有人倍感亲切,有人激动振奋。参加全省“两会”的代表委员们,或许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想起、谈论起、回忆起那个《草原之子》之夜,也会自然而然地想起省委书记王国生对尕布龙的赞誉:“尕布龙具备百姓底色、共产党人本色这‘两种颜色’,向我们展示了党的领导干部来自人民群众的普通性和始终为党为人民的坚定性这‘两种特性’”。

   尕布龙就是一面镜子

  “尕布龙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扪心自问,同样是党员干部,我们自己是不是也有这‘两种颜色’,是不是也有这‘两种特性’……”很多代表委员表示,演出只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自己的内心就有了这样的想法。

  政协委员冯全忠几乎流着泪看完了整场演出。一个是政府领导,一个是商界精英,是怎样的一段经历让冯全忠在尕布龙已经离开了五年之后依旧难以忘怀?“和尕布龙共事的40天,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回忆,而《草原之子》把我拉回了那段记忆。”冯全忠说,和尕布龙相识缘于种树,直到现在尕布龙留给她最深的也是惟一的印象就是绿胶鞋、蓝裤子、洗得发黄的白衬衫;啃馍馍、喝熬茶、扛着锄头和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但是有一句话,冯全忠记得一字不落:“咱们种下的树自己可能享受不到了,可是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阴,我就觉得值了!”就是这样一句再朴实不过的心里话,深深地刻在了冯全忠心里,也更加坚定了她要把这事做到底的决心。

  “他把根深深地扎在了南北山,把全部心血都花费在荒山的绿化上,用他艰苦奋斗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用自己一辈子的坚守,实现了‘只要生命不息,为人民服务就不停步’的庄严承诺……”冯全忠的语速快了许多,或许她觉得这样的赞誉还远远不能说明问题,“王国生书记以‘两种颜色’‘两种特性’诠释了尕布龙精神,我觉得是对这位老领导最贴切的赞誉。”

   追寻尕布龙的足迹

  “人家说我是公仆,我就是要为人民服务!”

  “我是牧民的孩子,是青海老百姓的孩子,更是大草原的孩子……”

  ……

  还有什么样的感情能比深爱着党的事业、深爱着自己的故乡、深爱着故乡的人民更让人心灵颤动。一句句掷地有声的台词,就是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誓言,它像一记重锤一瞬间落在代表委员们的心上,让在场的所有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省人大代表苏东曲作为一名海北州海晏县的领导干部有着更深刻的感受。他说:“尕布龙是金银滩草原走出来的‘牧民省长’,话剧体现的每一个故事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心灵上的碰撞。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又来自尕布龙的家乡,更应当把学习尕布龙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结合起来,和省委提出的‘四个转变’结合起来,沿着尕布龙的足迹,认真办好每一件事,为全省经济发展、为青海绿色崛起作出应有的贡献。”

  省人大代表董锦花同样来自草原,她在社区工作了近二十年,天天和老百姓打交道。对于尕布龙,她并不陌生,因为她很早就在父亲的口中听到过这个名字和关于这个名字的很多故事。通过《草原之子》更加直观的感受,她对尕布龙的钦佩之情溢于言表。在董锦花的眼中,尕布龙不是领导,而只是一位老人,一位慈爱的、朴实的、令人心疼的老人。“那个一心为民的老人,在为老百姓做了一辈子实事后,终于回到了他心中一直惦记着的故乡,这个场景实在让人感动。”董锦花说,社区工作是和老百姓关系最密切的工作,在深入了解了尕布龙的事迹后,她觉得虽然工作的岗位不同,可这位“牧民省长”和老百姓的关系就像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的关系一样密切,而尕布龙就是自己的榜样,尕布龙的事迹也给了她不少工作上的启发。“今年,我们社区计划推出包括老年救助卡、妇女培训卡、青年救助卡和儿童卡在内的四色卡,把针对不同人群的服务做实做细。根据省上提出的‘四个转变’,我们社区也要在服务理念、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等方面转变,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不知道有多少次掌声响起,那是因为每一次鼓掌都情不自禁。代表委员们被尕布龙大公无私、克己奉公的公仆精神深深感动。当“尕布龙”在弥留之际用颤抖的声音说出“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是我在入党时喊出的誓言!我一生没有别的,但我说话一定算话”时,顷刻间,掌声雷动,代表委员们都为这个说话算话、一心为民的党的好干部鼓掌叫好。

  省人大代表杨牧飞作为曾经在尕布龙身边工作过的同事,他有着更深的感触。他说,尕布龙的一生是为青海奉献的一生,也是为青海造福的一生,更是践行“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的楷模。他所做的一切,既非受命于人,更不是做样子,完全是出于自觉自愿。当他办起免费的“牧民店”,为那些素不相识的草原牧民搭床设铺、管吃管住的时候,支配他行为的是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对人民群众疾苦深切关注。这种情感,是一个领导干部与普通老百姓之间深厚的血肉之情。“和当时相比,虽然条件变了、环境变了,但我们党的宗旨没有变,发展的目的没有变,发生变化的只是时代和人民对发展的要求更高了、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更严了,面临的任务更重了,这就更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尕布龙精神,用尕布龙精神激励我们踏踏实实做人做事,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省人大代表阿琼来自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尕布龙是从河南县走出去的领导干部,我从小听着尕布龙的故事长大,对我影响很大,对全县干部的教育意义也很深。”阿琼告诉记者,尕布龙手中有权不谋私利,身居高位心系百姓,《草原之子》再一次解读了尕布龙的精神特质和时代价值,还原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如今,阿琼站在尕布龙曾经挥洒青春的地方,踌躇满志,对河南县今后的发展充满期待:“现在我感到肩上的责任更大,使命更重。但我会踏着尕布龙的足迹,将他为民务实的精神传递下去,把尕布龙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用‘四个转变’的发展思路,落实‘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为人民谋利益,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家乡建设奉献力量。”

   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有这样一幕,“尕布龙”的女儿哭泣着埋怨他不能像别人的阿爸一样照顾家时,代表委员们心酸泪流,大家被主人公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深深打动;还有这样一幕,在“雪山救援”一场中表现主人公拖着病体,强行托起马车为产妇挡风雪,自己冻成“雪人”时,女儿撕心裂肺的一声“阿爸”,刺痛了全场观众的心。

  省人大代表蔡秀萍在观看演出时两度落泪。“早就听说了《草原之子》,直到今天才看到,带给我的震撼太强了。”蔡秀萍说,看完了《草原之子》,真正明白了基层工作该怎么干。“基层干部就要有基层干部的样子,带着真心来,冲着问题去,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谋实事,干实事。虽然在具体工作中总会碰到磕磕绊绊,但困难正是考验我们基层党员干部是否有一颗一心为民的公仆心。”蔡秀萍说,乡镇工作是各项工作的领头羊,要想带好头,就得带头吃苦,带头推进各项工作。今年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镇计划脱贫摘帽4个贫困村,已经审核通过了这些村子的脱贫规划,比如七塔尔村要通过建立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发展生态畜牧业,磨尔沟村要发展乡村旅游……另外,蔡秀萍还比较关注五保户、留守儿童等人群,“我们应该向尕布龙学习,把群众的困难记在心里。”她说,帮助困难群众申请相关帮扶政策,为贫困大学生申请助学金,为贫困群众联系就业岗位,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要争取件件落实到位,每一件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都是镇党委、政府要认真对待的大事。

  演出已经结束,幕布早已落下,可是代表委员们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草原之子》之夜带给所有的人太多的思考和对自身的丈量。正如省委书记王国生所说:“这既是一场成功的演出,也是一堂生动的党课,为当前我省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教育引导党员加强党性修养提供了生动的教材。现在我们正在召开‘两会’,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向尕布龙同志学习,一心为民、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把青海的事情办好。”

  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这既是书记的希望,也是书记的嘱托。尕布龙是一个时代的楷模,尕布龙精神是每个时代都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大家表示一定会以身边的榜样为指引,以“四个转变”发展思路推动“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在本职岗位上转化成果、落地生根,用实际行动推动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王宥力 李欣 赵静 孙肇明 刁永萍 咸文静 张多均)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