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输血式”向“造血式”变革——就业援青长效机制促进我省藏区农牧民就业创业

05.08.2015  15:05

  “这次如果不是有就业援青这个平台,我的创业梦怕难以实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藏族青年万玛柔增这样说。

  2014年以前,“创业”是万玛柔增梦寐以求却难以如愿的奢望,2014年,通过就业援青项目,万玛柔增有幸参加了在浙江省义乌市举办的创业培训。返乡后,万玛柔增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利用本地丰富的资源,成功开办了煤晶石加工厂。万玛柔增的如愿,正是受益于浙江省对我省海西州的就业援助。

  万玛柔增是就业援青机制众多受益者之一,更多人像万玛柔增一样,在政策的光芒下梦想成真,经过几年实践,援青工作完成了从“输血式”向“造血式”的转化,也促进了青海就业创业工作取得实质性跨越。

  可以说,就业援青机制的建立,为青海打开开放的窗口,勇敢迈步“走出去”跨出重要一步。开展对口援青工作以来,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支持,加强与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等6省市与我省藏区六州的对接,组织召开“就业援青工作座谈会”,邀请援受双方共同筹划援青工作,总结通报援青工作开展情况,推动建立就业援青长效机制。经过努力,援助范围不断延伸拓展,援青质量效益不断提高,逐步构建了全方位、深层次的援青工作新格局,促进了对口支援合作的深入开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两年来,我省充分发挥对口援青省市优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就业能力和质量,援青成果遍地开花。这其中,浙江省出资420万元用于海西州初高中毕业生“订单定向”技能培训、高校毕业生专业转换技能培训等6项培训,累计开办各类培训班19期,培训各类人员686人;江苏省为海南藏族自治州落实各项培训款项324万元,选聘154名高校毕业生、42名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基层服务人员赴江苏参加能力提升培训;山东支持海北藏族自治州开展专项就业培训项目3个,举办创业培训3期,培训153人。黄南藏族自治州组织100余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赴天津参加见习培训,天津市选派培训教师在黄南州举办了藏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和汽车维修培训班;上海市为果洛藏族自治州协调经费130万元用于鼓励社会企业吸纳禁牧搬迁牧民就业、禁牧搬迁牧民参加培训提高技能,142名禁牧搬迁牧民享受了自主创业一次性开业资助费政策;北京市采取集中授课与实地考察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培训企业经营管理、社区管理服务、工程质量管理等行业人才410余人,有效拓宽了我省藏区农牧民和高校毕业生视野,促进了就业观念转变,提升了就业能力。

  在扩大就业创业能力的同时,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海北州、黄南州与山东省、天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达成多项就业援青意向;山东省援建海北州祁连县的就业创业培训孵化中心已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2200万元,占地面积60亩;江苏省致力于海西创业就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安排3000万元资金建设格尔木市中小企业孵化中心和德令哈市工业园中小企业孵化中心,并安排400万元建设海西州职校实训基地,为海西州培训技能人才;上海市与果洛州达成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支援项目,援助资金175万元在全州建设60个就业信息网点并已投入运行。

  下一步,我省将积极推动将就业援青工作纳入“十三五”规划,帮建创业孵化基地、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和就业能力实训基地、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劳务工作站。采取“接过来”和“送过去”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各类培训计划,为援助市州提供技术、技能支撑,扶持受授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张 蕴)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