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孝更应重平时

23.02.2015  12:54

  春节,“回谁家过年”已成为过年最讲究团圆的国人不能回避的社会问题。过年,谁都希望陪在自己家人身边。但回谁家呢?一些年轻的夫妻,特别是独生子女夫妻,为究竟是回婆家过年还是回娘家过年犯难。

  回谁家过年?这道选择题的背后有着太多的深层含义,其中蕴含着父母的期待、子女的孝心,甚至还暗藏着男人的面子。如何抉择,实在让众多年轻夫妻纠结。

  过年的核心,意味着阖家团圆。在传统观念里,过年大多是回男方家,儿媳妇回婆家过年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可如今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跨地域婚姻的增多以及双独夫妻群体的壮大,造成了很多同是独生子女的小夫妻因“回谁家过年”陷入两难,很多“80后”“90后”的儿媳妇不愿再墨守成规,不愿因回婆家过年而让自己同样年迈的双亲“形单影只”,小夫妻争吵、打闹、引发感情危机甚至闹起离婚的也不在少数。

  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需要夫妻两人共同用心营造,凡事要相互理解与尊重,产生分歧时要相互体谅与迁就,能为对方做出适当的让步与牺牲。在“回谁家过年”这件事上,就有必要多跟双方父母沟通交流,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特点或余地的有效解决办法,让两个家庭都能理解、支持。譬如说提前商量、约定好,小夫妻俩“轮流坐庄”,每年轮流回双方父母家过年;各自回家陪父母过年,再一起回到小家;将两家父母接到一起,大家共同过个大大的团圆年,等等,都是办法。当然,身为家长的双方父母,更应宽容、开通些,多为子女考虑,尊重其选择,不要再为回谁家过年的问题给子女增加负担与压力。

  回谁家过年,虽然是关乎夫妻感情与父母亲情的大事情,但却不一定非要拘泥于某一特定形式或时间,重要的是维护夫妻间的感情、保持对双方父母的亲情。孝顺父母有很多形式,不能仅仅体现在陪父母过年团圆上,尽孝不分“先后”,不应局限于过年这个“节骨眼”上,更应在平时安排好对父母的关爱与照顾。(陈甲取)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