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沟谷间的绿色希望

24.05.2018  16:53

  青海新闻网讯 在我国水土流失五大分区中,我省东部地区属典型的西北黄土高原区,山大沟深,沟壑纵横,土壤贫瘠、干旱缺水……这一地区典型的特点是黄土结构疏松、孔隙大、透水性强,遇水易崩解、抗冲抗蚀性弱,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极易受水力、风力、重力、泥石流、冻融侵蚀和人为扰动,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1

  7月下旬的一个阴雨天,记者走进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南部的脑山区,这里是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项目实施区,项目区属逊让乡、多林镇管辖,总面积33.35平方公里,涉及11个村。

  一处处村庄依山傍水,林木茂盛,村庄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各种树随意而自然地生长在村庄的各个角落,或庭前屋后,或院中巷尾。从乡间的小路进入逊让乡的八里村也就走进了项目的核心区,梯田层层叠叠,秀美如画,时下,这里的0.13万公顷油菜和小麦开始成熟。

  这是2010年启动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之后在青海实施的一个项目,项目区分八里、后拉两个片区,截至目前,总投资达到3250万元,修建水平梯田面积1722公顷。

  项目的实施使这个11个村的9280名农民彻底告别了“二牛抬杠”的农耕生产,迎来了农业机械化耕作的新时代。

  八里村农民兰福云说:“我们家1公顷地,以前没有半个月根本种不上,自从实施坡改梯项目后,用机械作业两三天就种完了。过去村里秋收需要一个月,现在只需要2天时间就完成了。”乡长丁仁心告诉记者,项目完成后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22平方公里,有效拦蓄地表径流,使“三跑田”变成“三保田”,年可保土92.98万吨,保水116.25万立方米,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梯田比坡耕地每亩可增产粮食50公斤,每年可增加粮食产量129.2万公斤,经济效益232.4万元。

 2

  逊让乡只是我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成功典型。近年来我省坚持“防治结合,保护优先,强化治理”的工作思路,在继续完善东部地区不同类型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的同时,对西部和南部降水适宜地区,注重和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恢复植被覆盖,加大预防监督和保护力度,突出淤地坝和坡耕地综合整治建设,加快了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到现在,全省各行业在这一领域的总投资达到8.71亿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277平方公里,建成水保淤地坝21座,建设各类小型水土保持工程近500余项。

  据统计,我省现有浅山干旱耕地面积22万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40%左右,而大部分旱地均分布在浅山、脑山地区,地块零碎、质量差、高低不平,加之田间道路不畅,土地产出水平与机耕水平低下。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对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周边地区乃至下游省区的生态环境改善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这几年,我省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采取“山、水、田、林、路”统筹规划,突出“集中治理、规模治理、综合治理、沟坡兼治”的特点,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为水土保持大示范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省目前建成的各类水土保持项目共计减少土壤流失量427.29万吨,增加降水有效利用量1953万立方米,提高植被覆盖度28%,增加粮食产量570.78万公斤,增加经济收入1770.96万元,流域受益人口达到36.8万人,其中30万人口是贫困人口。东部农业区治理后的土地利用率由50%以下提高到70%,最高的达90%,未利用土地由50%以上减少到30%以下,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与此同时,改善了农牧业生产基本条件,水土流失严重的东部农业区,水平梯田由治理前占耕地的25%增加到50%以上,林草覆盖率由10%增加到30%左右。经过水保综合治理的小流域人均产粮达到400公斤以上,比治理前提高10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500元提高到5500多元。我省经过治理的小流域每年拦泥保土1000万吨以上,拦蓄径流0.8-1.0亿立方米,达标的小流域一般蓄水减沙效益达50%-60%,洪水发生率大幅下降,人畜伤亡、毁坏土地、河道淤塞等损失明显减少。

 3

  然而,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地带,境内河流纵横,冰川广布,沼泽连片,湖泊棋布,谷丘相间。水土流失类型多以水蚀、风蚀、冻融交错形式出现,这就从客观上带来了防治难度,加上水土保持项目投资结构单一,投入先天性不足等因素,我省水土流失严重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到今年,青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全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745.49平方公里,其治理面积仅占水土流失面积的2.7%,占易治理面积的4.8%,而且治理区域狭窄,长期以来,我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的重点一直在黄河流域,也就是我省东部农业区,而长江、澜沧江和内陆河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一直处于落后和半停止状态。

  令人欣慰的是如今这一格局已经打破,我省在推进东部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同时,通过采取封禁管护、围栏封育、划区轮牧、退牧还草等生态修复措施,统筹推进三江源地区、环青海湖地区、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区水保生态建设,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一期工程中水土保持工程投资1500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平方千米。目前,三江源地区通过植树造林、封育、修建石谷坊等措施,已实施了3条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2平方千米。

  今年,我省用于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和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资金达11475万元,用于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和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的7475万补助资金已经下拨到各项目县。投入400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用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比2015年投入增加了7倍。日前,利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实施的大通县塔桦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等10项小流域治理项目已全部完成技术方案审查并取得审批部门批复,资金拨付到位后将全面开展各项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力争在年内基本完成全部治理任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水土保持这一百姓看好的工程随着生态环境建设的滚滚大潮正向大山深处、广阔草原推进。

青海湖连年“扩容”原因何在
  5月8日,都市报刊登《青海湖面积达近18年来同期最大值》,青海湖面积持续增大,达到4432.西宁市环境保护局
青海湖连年“扩容”原因何在
  青海新闻网讯 5月8日,都市报刊登《青海湖面积达近18年来同期最大值》,青海湖面积持续增大,达到4432.Qhnews.Com
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 王建军主持
  5月10日,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