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娃”是她一生的牵挂
老师,老师,我的作业写完了,您看看……
老师,老师,今天我回家帮奶奶干活,奶奶夸我了……
老师,老师,我们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您来和我们一起玩,您当老鹰好不好……
这里的老师就是海东市化隆县谢家滩乡中心学校的教师范英萍,而像以上这种情形就贯穿了她一整日的生活。身处偏远山区的范英萍不怕环境艰苦,不言工作劳累,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教学,默默无闻奉献,凭着一份爱心和一份执着,在教育一线扎根整整25年。
学生们正在认真听范英萍讲课
环境虽苦 心里不苦
近日,记者去了化隆县谢家滩中心学校。那天天气不好,记者到达化隆县时正值中午,天空飘起了断断续续的雪花。到谢家滩中心学校时,雪似乎下的更大了,可记者在学校门口外就听到了孩子们的欢笑声,真是好不热闹。
走进学校,才发现是一个中年妇女正带着孩子们做游戏。小小的操场上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跑来跑去,你追我赶,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挂着一抹灿烂的笑容,这画面看了不禁让人心暖。正在这时,那中年妇女看到了来访的记者,就停止了和孩子们的游戏。她就是范英萍,中等个子,一头短发梳的很整齐。她微笑着说:“早知你们要来,可不成想今天天气这么冷,真是辛苦你们了。走!快去办公室坐。”初见范英萍,感觉她是位平易近人的老师。
范英萍告诉记者,中午批改完作业之后,本想休息一会儿,可孩子们一个劲儿地要她陪着一起玩游戏。孩子们天真的模样让她不忍拒绝。跟记者说这些话时,范英萍的脸上洋溢着快乐和满足。
记者了解到,化隆县谢家滩中心学校只有四个年级,即学前班到三年级。学校地处偏远,道路弯曲,出行不便,范英萍每天来学校上课都是步行,早上6点起床,8点前到校。学校老师们的生活条件也很差,每天的中午饭都是炒土豆。身在这样的环境中,范英萍却没有丝毫抱怨。她说:“我从小就是在农村长大,知道农村孩子读书不容易。现在能在农村教书,看孩子们学到知识,心里每天都是晴朗朗的,哪里还会觉得环境艰苦。”
范英萍悉心为孩子们辅导作业
严师慈母 关爱学生
老师是园丁,老师是母亲。这话说的一点也不假,47岁的范英萍就是这样一位老师。
1990年7月,范英萍参加工作,2002年9月,她被调到谢家滩中心学校当老师。在谢家滩教学的6年中,范英萍在学习上对学生严格认真,在生活中对学生疼爱有加,她不仅是学生们的严师,更像是学生们的妈妈。
谢家滩中心学校的学生中留守儿童较多。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多半留在爷爷奶奶身边。爷爷奶奶没有文化,不能督促孩子们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面对这种情况,范英萍利用课间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间尽量为孩子们多辅导,让他们在学校就完成作业。正在说的时候,有一位小孩敲开办公室的门,一脸认真地对范英萍说:“老师,我的作业写完了,您给我改改。”
“爱心”是老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情操,也是老师工作的主旋律。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范英萍的爱心针对的是学校每一位孩子。7岁的冶秀梅是一年级的学生,一位典型的留守儿童,冶秀梅的父母在化隆县开饭馆,她就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范英萍有时看到冶秀梅的红领巾脏了就会给她洗,还会给她洗头发,给她买铅笔、笔记本等学习用品。范英萍的和蔼可亲,深受学生的喜爱。有的学生还当着范英萍的面说:“老师,您真像我们的阿妈呀!”
范英萍爱学生不仅爱那些聪明、漂亮、优秀的学生,也要爱那些不听话、成绩差的学生。在她的悉心指导下,一批又一批学生从谢家滩中心学校毕业了。她让每一位同学不仅懂得学习,更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关心人,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每逢教师节,毕业的学生们都会带着自制的手工礼物来看她。看着学生们拿着亲手叠的一罐一罐五颜六色的小星星,范英萍心里既感动,又欣慰。
范英萍自己的两个孩子都已经毕业参加工作。说起对自己孩子的照顾,她心有愧疚。在她自己孩子上学期间,她并没有像对自己的学生一样操心,她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学校,将自己大半的爱给了学生。她说:“作为一个不太负责的母亲,希望我的儿女能理解我。我教课的学生都是农村的娃娃,学点知识不容易,我必须用心教他们,加上孩子们还小,我更要像妈妈一样照顾他们。”
范英萍带着学生们在操场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画面温馨感人。
积极探索 勤奋教学
身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她在25年的从教生涯中,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她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从不迟到早退。她以校为家,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范英萍认真地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除此之外,她还积极参加各类培训进修学习,2000到2002年在青海师范大学进行了脱产进修。2008年,范英萍又去浙江师范大学参加了一个月的培训,这次培训由青海省教育厅组织,评选出各县(区)的语文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化隆县评选出了五位参加培训的老师,范英萍就是其中之一。
在教学上,范英萍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同学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她始终本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信念,耕耘在教育的沃土上。由于范英萍教授的学生都是农村孩子,基础差。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教案。她备课总是会到晚上10点多。每天堆积如山的练习册都是在中午挤时间改完的。
谢家滩中心学校校长杨发隆说:“范英萍对学生很有耐心,很关爱学生,尤其对留守儿童的学生很照顾。学生们很喜欢她,什么事都会跟她说。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都体现出一个老师的爱心。”
在范英萍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了谢家滩乡中心学校2015年秋季学期期末质量讲法测算表。在这张表上,范英萍教授的班级学科平均分都在80分以上。这些优秀成绩的背后,都是范英萍默默无闻的付出。马丽娜是一名基础较差的学生,跟同龄的孩子相比,马丽娜在学习上很吃力,别的孩子会认会读的字,马丽娜都不会。眼看孩子要面临辍学的危险,范英萍心里比谁都着急。为了提高她的学习,范英萍利用每天的中午休息时间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给马丽娜补课。范英萍的不放弃,不抛弃,让原本只能考20多分的马丽娜在期末考试时考了70多分。14岁的马玉梅开心地告诉记者:“范老师平时对我们不打不骂,她教的好,我还考了第一名呢。”
范英萍上课的教室很简陋,9张破旧的课桌,一张讲桌,还有一个炉子。记者问范英萍有没有没有想过去县里好一点的学校教学。范英萍说:“以前有这种想法,但现在在这里教书时间久了,这种想法就渐渐没有了。农村里的孩子天真可爱,不见他们还会想他们,我也跟他们有了感情,就想着一直好好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