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9旬老兵忆抗战13岁参加革命经历济南战役
90岁的杨金华依然记得抗日战争时的种种细节
原标题:山东济南9旬老兵忆抗战 13岁参加革命经历济南战役
“七月太阳似火烧,日寇进攻卢沟桥……奔前线,杀敌人,真正国家好军人……”“日寇侵入了山东,投降派便挂上了免战牌……我们便从地下站起来,徂徕山举义旗,誓死守土我们不离开。”90岁的杨金华依旧记得年轻时唱过的军歌,在纸上写了出来。战友、老乡、行军途中路过村庄的名字,他也记得清清楚楚。参加抗战的那段经历,已经深深地刻在他心中,挥之不去。
13岁第一次出远门 进城找八路军队伍
杨金华生在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刘绳匠村,他一岁多时,母亲去世。第二年,父亲闯广东,再也没回来。他和比他大4岁的哥哥,被二伯父收养。二伯父的日子过得艰难,一直未能娶上妻子。二伯父人很好,不仅把他和哥哥养大,还送他去上学。
1938年,杨金平13岁。那一年,他听到大炮声,鬼子来了,八路军也来了。一天,八路军的队伍到城里去,距离村子40华里。趁着二伯父出去打短工,杨金华决定去找八路军。
杨金华回忆,当他走到城南关,天黑了,也冷了。他在一户人家的大门口躲了一夜,这才想起城里没有熟人可以投奔。第二天,看着城门口有两个站岗的,杨金平愁得哭起来,不知道过去怎么说,忍着饥饿,又等了一个上午。到下午,走过来一位60多岁的四川人,他问杨金华:“娃子,你哭个啥劲哟?”杨金平不敢抬头看他,“我是来当兵的。”四川人一听,用他的袄袖子给杨金平抹眼泪:“起来起来,你跟着我走。”
那位四川人是炊事班的老战士,他把杨金华带到部队,跟连长说明情况。连长把杨金华交给一班班长,并发给杨金平一把马枪,当时的他扛不动,连长就说“那去烧饭吧”。
一段时间后,从井冈山来了一名老红军,叫刘桂生,缺一名勤务员。于是,杨金华从炊事班战士成为八路军129师津浦支队第一营的营部勤务员。
鬼子飞机经常来轰炸 睡醒觉发现队伍走了
杨金华回忆,刘桂生在山东沂水岸堤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夏蔚分校学习三个月后,接到命令前往泰安。这天早上,他们动身出发,途中,日本人的八架飞机围着他们转,投下炸弹。他们跑进一个天主教堂里,暂时躲过轰炸,等到另一个地方时,头顶上又出现六架飞机,战马的蹄子都被炸得不能走。他们路过一所小学,发现那里被炸出水来,“可见弹坑有多深”。
位于沂水的王庄曾是八路军山东纵队的司令部所在地,当时被日军占据。杨金华他们接到命令,从泰安返往沂水,协助当地部队反攻。杨金华跟着队伍往东走,在桃花坪村碰到了另一支八路军队伍,其中有杨金华的老连长,还有不少老乡。于是,杨金华决定不再做勤务员,留下来跟熟悉的人在一起。不多日子,村里来了一小股鬼子,杨金华他们打了一下午。鬼子跑了,队伍收兵。为了保存实力,杨金华他们要转移,中途需要趟过沂河。秋天水大,战士们手拉手过河,到了对岸,太疲乏,躺下就睡着了。等杨金华醒来,他发现河滩上就剩下自己一个人,队伍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
当时已经天黑,杨金华急得出了一身汗,一不小心还掉到水里,幸好他会游泳。他找到附近村子场院上的一间小草屋,呆了一夜。杨金平说,他身上背着一只小黄包,里面有两块钱,是与以前老首长分别时,老首长送给他的。天亮了,14岁的杨金华又愁得哭,他不敢出去找,怕暴露目标,也不知道去哪儿找。当地的村民张惠东发现了他,将他藏起来,照顾了一些日子。在张惠东的帮助下,杨金平联系上帮助八路军队伍做募集工作的储芳浦,才回到部队。
单独行动遇敌情 躲避撞上石头肋骨插肺里
1939年冬天的一个夜里,队伍打了个胜仗。他们驻扎的村子东侧是一片柏树林子,有小庙和坟墓,日本鬼子以此隐蔽,将站岗的八路军战士杀掉。司号员本来早就睡着,但睡糊涂了,迷迷糊糊醒过来以为天亮了,抓起旁边的号吹起来。这一吹,把战士们惊醒。已经悄悄潜过来的鬼子以为行动被八路军觉醒,开枪打了起来。杨金华说,来的鬼子全部被消灭,还有一个名叫山本的被抓了俘虏,他被送到政治处,经过教育后,到前线给鬼子“喊话”,做鼓动工作。
鬼子扫荡严重的那两年,杨金华他们一边打一边走,经常正吃着地瓜干饭,鬼子的飞机就来了。有一次,他们刚刚撤退,又累又渴,趴到河边上喝河水,连茶缸子都来不及用,没喝几口,就来了三架鬼子的飞机轰炸。再撤退时,杨金华的腰部被炮弹皮伤着。
1941年,杨金华跟着队伍在临沂驻防,突然接到命令,部队向北开进。原计划继续北进的地方已被鬼子占领,他们只得停在深山里的石门村。早上天一亮,发现有雾,很呛人,他们以为是鬼子施放的毒气,大家吃大蒜,在山里隐藏一天。1942年,杨金华在一次单独行动中遇到敌情,在下山的过程中撞到一块尖利石头上,肋骨断了插进肺里,至今还影响他正常呼吸。
1945年,杨金华和战友终于等来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鬼子投降,太高兴了,连饭也忘了吃。”在一本纪念册中,杨金华写道:这一生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残酷,战斗不下上百次,经历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为新中国成立打下基石,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果实。回首往昔,涕泪交流,愿后辈永远铭记为新中国成立而英勇献身和奉献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