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 看发展:峨堡,草原上崛起的丝路经济新镇

05.12.2014  12:29

  10月下旬,本报采访组一行来到坐落于祁连山南麓草原上的祁连县峨堡镇。正是羊肥牛壮、牲畜出栏收获的季节。峨堡曾以发展季节畜牧业成为全省牧区改革的旗帜而备受关注,在又走过30多年后的今天,这方孕育创新精神的草原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眼前果然一亮,如今的峨堡,正展现给人们崭新的视野。

  地处青海北大门、环青海湖旅游“黄金线”的峨堡镇,如今车水马龙,游人如织,再现昔日南丝绸之路古驿繁荣盛景。“紧紧抓住新的历史机遇,我们调整发展战略,围绕通衢优势,打造青海草原丝路经济新镇。”峨堡镇镇长夏诺多杰介绍。

   草原乡镇唱响丝路经济新曲

  峨堡镇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城东南部,是青海北通甘肃省河西走廊的重要交通枢纽。这里曾是中国历史南丝绸之路上青海通向西域的重要古驿,迄今,依山而建的隋唐三角城,元代峨堡古城仍清晰颓存。

  秋深草黄,广袤的峨堡草原依然草丰羊肥。

  在交通便利的黄草沟村,一处颇具规模的青储草基地就建在公路旁。村主任文革出门迎客,他家保温彩钢建的新式住宅在草原上格外醒目。

  屋里的陈设基本上和城里居民没区别,葡萄、橘子、香蕉等时鲜水果摆满考究的茶几,不变的是香喷喷醇厚的奶茶。

  “过去靠天养畜的情况早已改变。现在户户储备饲草,精养畜快周转、草场压力减轻,搞现代生态畜牧业。村里成立了畜牧合作社,紧紧围绕镇里确定的‘打造丝路经济新镇’目标,各显其能,多远发展,收入不断增加,幸福的日子就像草原上的格桑花一样美啊!”文革话语里,各种时尚名词不少。

  储备青饲草,紧邻河西走廊农区的峨堡镇得天独厚。而放牧加补饲养殖方式的推行使草原生态不断改善,牲畜出栏季节拓宽。

  2013年,峨堡镇建立草产业公司,从甘肃民乐、山丹等周边地区租赁优质饲草种植耕地5000余亩,购置草产业配套设备,建成青贮池、青贮棚。年可青贮2万吨的量相当于40万亩天然草原,可供8万只羊一年食量。

  峨堡抓草产业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扭转了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更主要的是有效提升了畜牧业的产能及经济效益,使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从过去秋季育肥出售的季节畜牧业,到现在的放牧加补饲、寒季有暖棚、全年出售牲畜的现代生态畜牧业,草原养畜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市场供给能力大大提高,峨堡牧民的生产观念、商品观念已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

  镇长夏诺多杰说:“发展畜牧业是峨堡搞活的重要基础。我们提出建设丝路经济新镇,是贯彻落实省上提出的‘三区战略’,以丝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开掘发挥峨堡地理优势,不仅要引导畜牧业融入丝路经济的商品化生产,还要做足旅游文章,打造草原文化、古丝路文化旅游新标地,转变传统经营,开辟新的发展方式。”

  峨堡镇辖4个行政村、14个牧业合作社,总人口3402人,用有可利用草场162万亩,牲畜12.6万头只。2013年牧民人均收入1.5万元。统计数据显示其畜牧业繁活率、商品率等经济指标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就现有条件下,峨堡的畜牧业发展可以说达到了一定“极限”。那么,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如何破解“减畜不减收”两难问题,峨堡敏锐地抓住丝路经济带建设机遇,不仅畜牧业找到了新的发力点,并创新发展起一系列活力四射的新生经济带。

   “青海北大门”打造丝路经济带草原新镇

  登高俯瞰,呈丁字路型的峨堡镇尽收眼帘。这个偏僻的草原乡镇,如今一片建设大工地的模样。东西走向主街区,北面靠近古城的建筑已全部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气势恢宏的峨堡古城南大门,其主体建筑已见端倪。

  在沿街公路两旁,面积更大的现代商贸步行街、民俗体验商区、牧民定居小区、畜产品交易中心和颇具规模的民俗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等建设项目,有的已完成主体工程,有的正在推进中。新镇规划完成全部项目需投资近两亿元,目标是把峨堡镇打造成以古城、民俗博物馆为文化底蕴,以藏族建筑风格商业街、民俗体验商区为游客集散中心,古韵和时尚相得益彰的丝路经济带草原新镇。

  夏诺多杰介绍:峨堡具有较好的旅游开发潜力,卡约文化“古三角城”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遗址,元朝“峨堡古城”、宋朝“古方城”、白石崖卡约文化遗址被列为海北州级文物保护遗址,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资源丰富。重点要打造峨堡草原风情旅游观光走廊、峨堡古城遗址公园、古三角城遗址公园、北经寺和德芒寺宗教文化旅游区等。

  我们在峨堡商业区施工现场见到了江西投资商、中康建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经理雷显辉。他说商业街是从今年5月8日开工建设的,街道总长一公里,一期投入资金3千万元,将引进80户经营者,预计明年夏季完工运营,后续还要进行二、三期的建设。他解疑“之所以在峨堡投资搞商业开发,是看好这里广阔的旅游商贸前景,中国最美草原祁连可是个金字招牌呀!”

  建设丝路经济带草原新镇,峨堡的创新发展战略得到了省州县的大力支持。再现古城辉煌工程、民俗博物馆建设等均来自省上的项目投资。州县也还捆绑集镇、旅游建设等资金给予扶持,使峨堡镇还相继实施了一批水、电、路等项目,有效改善了新镇人居环境。

  新镇建设要造福当地牧民,峨堡还将在新镇建牧民定居点,计划3年内再使200户牧民搬入新居。

  才吉卓玛是峨堡镇的一个牧民,由于征地分到一间铺面,她说:“我经常过来看看商业街的建设情况,想着明年铺面建好了,我准备卖点唐卡、服装等民族用品,来增加家里的收入。有了商店,在家门口既可以放牧又可以挣钱。”

  “商业街建成后,主要经营畜产品和唐卡、石刻、木刻、堆绣、彩绘、民族服饰等,既体现商贸历史文化,又传承保护民族传统文化,这将会是一个交流发展的平台,也将会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负责项目的一名副镇长说。

  据史料记载,东晋时期战乱频繁反而成就了处于南丝绸之路的峨堡镇,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峨堡是极其繁华的,真正发挥着对外通商“口岸”的作用。而现今,峨堡抓住“青海北大门”旅游黄金带通衢优势,建设独具特色的新时期丝路经济带草原新镇,一招出新满盘皆活。

   新型草原生态畜牧业之路不断拓宽

  以草原资源为基础,以草原文化为主题,大力发展草原生态观光游和“牧家乐”,发展新型草原生态畜牧业,已经成为当下峨堡草原最令人瞩目的新变化。

  我们慕名来到峨堡村祁连山民族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着装时尚的年轻“老板”曲智布尖木措热情地将我们迎入新盖的三层楼。2011年,在政府的支持下他投资上百万元将自己的“牧家乐”扩建,既搞旅游又制作唐卡、木雕、石雕、嘛呢石刻藏文化工艺品。他说:“这里夏天景色美不胜收,前来观赏草原美景的人很多,采蘑菇、跳锅庄、晚上住在帐篷里欣赏热情奔放的藏族歌舞,游客沉醉于草原文化,对唐卡等艺术品也很感兴趣,收入很好。”

  峨堡镇黄草沟村“黑帐篷草原牧家乐园”,是由村支书宝克等13户牧民合股新办的牛毛帐篷“牧家乐”。旅游季节,村里组织牧民举办拉巴牛、赛马、摔跤、抱石头、斗牛和唱曲等民俗活动,极大地满足了闻名而来的众多游客体验原生态草原文化的愿望。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峨堡黄蘑菇、牦牛肉、酸奶、酥油等天然绿色食品也受到游客的广泛青睐,成为牧民增加收入的新来源。

  目前峨堡镇规模较大的“牧家乐”有6家,明年还将继续鼓励和扶持牧民开办数家“牧家乐”、帐篷宾馆。

  “牧家乐”的发展,得益于迅速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峨堡镇整合各类资金1100余万元,建设美丽牧区,目前100%的牧户实现了草原四配套建设,大多数牧家通电通电话看上电视,牧区面貌得到很大改善。

  电视电话通了,游人多了,视野宽了,到城镇做买卖打工的牧民多了,各种第三产业蓬勃兴起。

  37岁的峨堡村牧民秦龙峰带领23户牧民创办雪牧养鸡专业合作社。去年在项目支持下投入503.4万元新建鸡舍12幢,养殖芦花鸡、珍珠鸡等规模达3.6万只,实现纯利润50余万元。今年他们的目标是销售草原生态鸡12万只,获利180万元。

  从养羊到养鸡,峨堡草原发展的路不断拓宽。

  是啊,随着丝路经济带建设的发展,峨堡牧民的明天将更美好。看,已获国家立项正在建设的祁连机场就在峨堡草原上,必将把峨堡与世界的距离拉得更近。而正在加紧建设的峨祁快速公路,连接日后的祁连机场,必将成为大美青海祁连山旅游带的黄金通道,集聚起更大的人气和发展能量。

  草原上的丝路经济新镇,给人以清新的想象空间……      (执笔:官群 尹耀增 邢曼玉)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