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欢歌——海北州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纪实

28.05.2015  13:14

  青海新闻网讯 2012年8月29日下午,海北州委、州政府举行表彰会,对获得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最高奖的大型民族歌舞《五彩湘韵》的主创单位——州民族歌舞团进行表彰。在该剧的“风吹兄弟河”章节中,兄弟河两岸各民族互相帮衬,团结、友好、和谐,那唯美唯幻的山水画面,欢乐和谐的生活情景,令人向往,成为该鸿篇巨制中不可或缺的灵魂之笔。这并非艺术家的凭空想象,而是发生在武陵山下湘西大地上的真实写照,是280多万湘西各族儿女与兄弟省市各民族用真情谱写的大地欢歌。

  近年来,我州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不断丰富和创新载体,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着力改善民生,探索总结推动民族工作的好经验、新方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新时期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作出了有力的探索。

   瞄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

  “民族团结高于一切!”、“民族团结是一切工作的基石!”这些都生动形象地道出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重要性。作为全国重要的土家族、苗族聚居区和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我州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州历来把民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始终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核心内容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特别是近年来,根据新形势、新阶段的要求,我州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领导。2009年,州委办、州政府办联合下发了《湘西自治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成立了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上下联动,各部门紧密配合,广泛开展争创活动。

  尤其是2011年10月,在州第十次党代会上,州委明确提出了要全面推进“五区”建设的宏伟目标,即建设特色产业聚集区、扶贫攻坚试验区、生态文明示范区、民族文化保护核心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其将我州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置于武陵山片区大的框架下来思考、布局、探索,力争通过扎实的创建工作,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政治基础、物质基础、制度基础、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使武陵山片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各项基础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为全国范围内加强和创新民族工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示范。

   扎实创建奏响民族团结和音

  2009年的7月11日晚,吉首市乾州人民广场,人山人海,到处洋溢着欢歌笑语,民族元素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当晚“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区”民族文艺表演和民族法律法规知识抢答赛在这里举行。1万多名干部群众观看了民族团结文艺表演,并参加民族法律法规知识抢答赛,答对者当场发给纪念品。活动在欢乐中普及了民族法律法规知识。

  近年来,我州奏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曲”。一是举办民族团结等有奖知识竞赛、短信有奖答题、“民族团结进步”征文等活动,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反映民族团结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展示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高尚情怀。二是办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州县市民委在全州创办了8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并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与县市民族局的建整扶贫联系点、民族文化联系点三点变一点,做到重点投入、配套投入、连续投入,把示范点真正建设成为民族团结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示范点。凤凰县民族局在落朝井乡勾良村制定了民族团结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与周边村寨的民族团结联席会议,还连续投入、重点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该村实现年旅游收入600万元以上。永顺县民族局积极为砂坝镇争取立项建设投资155万元、长3500米的民族团结渠和投资80万元、长1000米的民族团结堤及投资33万元、面积320亩的民族团结林三大标志性工程。

  吉首市民族局帮助马颈坳镇团结村新开发金银花300亩,金银花产业已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龙山县民族局大力加强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桂塘镇的建设。不仅积极投入资金近百万元,而且为该镇民族街的建设争取各方资金达800多万元。

  奏响“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曲”。一是充分发挥被国家民委首批命名的州博物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作用。建成《祖国大家庭-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图片展》,图片展占地230平方米,展览图片210多幅。州民委组织干部职工、学校师生及社会各界参观展览,截至2011年12月底,参观人数已达20多万人次。二是集中报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营造浓厚的宣传学习氛围。

  奏响“民族团结进步成果表彰曲”。积极做好全国和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我州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的评选推荐工作。通过向上推荐,我州先后有16个模范集体和15个模范个人被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表彰。2011年12月26日,在州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工作会上,我州表彰了59个先进集体和100名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奏响“省际边界和谐曲”。近年来,我州与湖北省恩施自治州、重庆市黔江区、贵州省铜仁市等毗邻地区不断加强民族工作协作,建立健全边界民族团结协调机制、促进机制、联防联调机制和联打联治机制,较好地维护了边界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民族团结携手奔富路

  “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要始终关注民生,积极为各族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提高民生水平、增进群众福祉。”在2011年12月26日召开的湘西州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州委书记何泽中说。

  近年来,让各族群众携手奔富路成为我州上下的共识。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加强各民族群众的感情交流,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持力度,让各族群众在安居乐业中共享民族团结、共同发展带来的成果。

  金秋时节,保靖县吕洞山地区沉浸在丰收的喜悦里。山野上,满目茶园;田园中,稻浪金黄;溪河里,水波如绫;村寨里,绿树掩映;屋檐上,挂满玉米。好一幅新农村的和谐图。

  吕洞山地处保靖县南部边陲,与吉首市、花垣县、古丈县毗邻相连,是该县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辖葫芦、水田河、夯沙3个乡镇,总人口5.1万,居住着苗族、土家族、汉族等9个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6%。针对苗族聚居区吕洞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全县平均水平的实际,该县积极寻找对策,发展致富产业。从2009年起,举全县之力支持吕洞山地区发展,规划4年内整合投入2亿元,集中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黄金茶产业开发、生态旅游开发,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4年努力,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建成高效、生态茶园3.6万亩,每年助农增收2亿元以上。2012年开始,该县再度加大黄金茶开发力度,每年捆绑投入2000万元扶持连片开发,每年新扩黄金茶2万亩,力争“十二五”末,种植面积达10万亩,产值达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

  在黄金茶开发中,黄金茶原产地葫芦镇黄金村村民向发友、向顶天率先致富,并将技术无偿传授给村民。经过几年发展,该村黄金茶种植面积达5400亩,受益面积3200亩,2011年人均种茶纯收入突破10000元,成为该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腰包鼓起来后的黄金村群众并没有忘记相邻的周边村寨群众,他们组成“能力讲师团”为周边的乡亲无偿传授技术。邻近的傍海、大岩村民种茶致富后,又将技术无偿传授其他村寨群众。通过吕洞山人的传、帮、带,该县土家族聚居区的10余个村和吉首市的隘口、马颈坳、洋田等6村寨的黄金茶种植也大面积开发起来了,渐渐成为所在村群众的主导产业。

  边城镇位于花垣县西部,是我省的西大门,其分别与贵州省松桃县的迓驾镇,重庆市秀山县的洪安镇接壤,自古就有“一脚踏三省”的美誉。近年来,该镇高举民族团结大旗,强化边区协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联合迓驾和洪安两镇党委、政府统一思想,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原则,携手开发旅游资源,共享“边城”品牌。在旅游开发中,洪安镇重点发展吃、住、行等商业;边城镇集中精力优化旅游景点;迓驾镇着力打造了苗族风情一条街。三镇整合旅游资源后,边城景区人气越来越旺,今年1—8月共有31万名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三地居民的收入不断增长,成为民族团结携手奔富路最生动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