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州: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之基 筑牢团结进步的民族之情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黄南州委组织部紧密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着眼于经常联系群众、经常发现问题、经常做群众工作,着力建强健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努力做到全体机关单位联系所有村,所有村都有机关单位联系,全体干部党员联系群众,所有群众都有党员干部联系,不断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之基,筑牢团结进步的民族之情,努力推动全州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党建引领“攻坚克难做表率”
全州各级党组织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下大力气夯实基础工作,抓实基层党建工作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理念形成共识,坚持党建引领,针对基层基础条件薄弱的实际,尽最大努力把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倾斜,采取财政支持、党费投入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基层党建投入力度,先后建成村(社区)综合办公服务中心275个、远程教育终端站点284个,实现村(社区)综合办公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全覆盖。坚持每年办10件实事,累积办实事44余件。制定出台《黄南州村级组织绩效考核“以奖代补”办法》,实行目标化管理,结构化报酬,差别化奖励,累计落实“以奖代补”资金977.7万元。党内激励关怀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率先在全省对连续任职10年、累计任职15年的村干部落实生活补助,对25年以上党龄困难党员及企业下岗失业生活困难党员落实了生活补助,党内关爱机制不断完善,对重大节庆日慰问、不定期走访谈心形成常态化。
支部带头“日趋向好树形象”
全州各领域各基层党支部都建立了不同层级、不同数量的党建示范点,营造了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黄南州农牧区建立各级党建示范点61个,其中省级党建示范点12个,州级党建示范点16个,县级党建示范点33个,成为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面旗帜。积极创新党建工作理念,积极探索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途径,以机关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为契机,建立州级领导联县、四县县级领导联乡、州县直机关单位联村、机关干部联点(户)、农牧民党员联户“五联工作”机制,州、县354个机关单位与261个村、150所中小学等结对联点,建立党员学习日、民情汇报会制度和联点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第一书记”制度,落实联党建、联发展、联稳定三个方面十五项工作任务,有力推进全州城乡经济社会和党的建设统筹发展。
聚焦基层“深入人心赢口碑”
党员干部帮助行政村制定发展思路,培养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人,千方百计为村里增加集体收入,打造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示范村,积极解决村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全州共制定帮扶计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先后积极向省级有关部门申报农牧业基础设施、道路硬化土地平整、人畜饮水工程、村级组织建设等多项民生工程。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抓乡促村筑根基三级共创示范县”工程实施意见》《关于构建“一核三治”村级治理体系助推藏区社会治理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等项目化党建。启动了为期三年的以“两委”班子“双强”化、党员教育经常化、村务管理制度化、年度工作目标化、活动阵地标准化、组织建设体系化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活动,形成了学有标杆、追有目标、行有方向的基层党建设工作新格局。
党群工作“扎实有为争先锋”
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牧民党员经常性教育培训的意见》,从严格组织生活、实行季训制度、突出教育重点、改进教育方式、落实保障措施五个方面对进一步加强农牧民党员经常性教育培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持续深入开展“爱国、感恩、团结、民主、法治”主题教育活动,确保农牧民党员经常性教育培训落到实处,每年基层党员培训面达95%以上。注重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实行发展党员考察制、培训制、政审制、谈话制、公示制、票决制,党员队伍结构和行业分布不断优化,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维稳工作、发展经济以及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担当重任、勇于奉献、冲锋在前,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群众在发展稳定中建功立业。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在表彰各类先进、模范评比工作中,党员占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