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符合中国发展的现实选择
新松机器人公司工作人员在生产车间对工业机器人产品进行测试。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摄
前不久,一部迪士尼动画片里的健康机器人“大白”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心。虽与圆圆胖胖的大白外形迥异,在中轻集团长泰机器人公司的生产车间,打孔、运输、码垛、给烟花装药……长手臂瘦身子的“长沙一号”也是多才多艺,这款发布刚一个多月的工业机器人已赢得来自全球的代理申请。
尽管价格低、身材小,“长沙一号”却是一款强大的六轴工业机器人。“按照国际通用统计标准,三轴以上就是工业机器人。目前国外工业机器人以六轴为主,而我国工业机器人以三轴、四轴为主,这是因为这类工业机器人已能满足我国量大面广的制造业需求,价格也更低。”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宋晓刚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步入产业形成期
国际上把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两类,我国则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三类。其中,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轴机械手,是能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服务机器人是一种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能完成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服务工作。“特种机器人属于服务机器人范畴,因为前景广阔,我们将它细分出来。”宋晓刚说。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得更为成熟。”中轻集团长泰机器人公司总经理、国际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联盟副主席杨漾表示。宋晓刚也认为,在中国,服务机器人或许产值更大,但仍处于产业孕育阶段,而工业机器人已进入产业形成阶段,这也是中国机器人最大的特点。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蛋糕巨大。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显示,去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2.5万部,中国买走其中约5.6万部。预计2017年之前,中国工业机器人拥有量将成为世界第一。
国产工业机器人更是这蛋糕上的“奶油花”。近几年,国内工业机器人总体市场增速达30%,而国产工业机器人增速超过60%。“市场是关键因素。”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主任龚晓峰分析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起步和示范应用并不输于发达国家,但因为此前市场需求不足发展缓慢。在当前的市场需求下,在已有的良好基础上,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将有一个快速健康的发展和提升。
符合中国市场需求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得更为成熟和产业化,是因为它符合中国量大面广的制造业的需求,以及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中国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需要提质增效,劳动力成本优势又在减弱,我国制造业规模大、门类多,很多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出现招工难问题,市场有着对工业机器人的迫切需求。
宋晓刚分析说,国外制造业多是汽车、电子类,因此需要更高灵活性的六轴工业机器人。而中国制造业有很多门类,包括建材、轻工、纺织等,这些量大面广的制造业需要三轴、四轴的工业机器人,因为与六轴工业机器人相比,它们价格更低,在可靠性和安全度上也不逊色。
这并不代表中国工业机器人水平低。事实上,庞大的市场需求正在推动国产机器人水平的迅速提升。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元器件高级专家施进浩表示,目前看国产工业机器人的本体技术、关键技术跟国外先进技术相比确实有差距,在一些关键零部件,比如减速机、控制器、伺服电机等方面还需依靠外资品牌,但相信这个差距在不长的时间就能靠市场拉动赶上去。
龚晓峰也认为,通过实施“以市场育技术”战略,可以解决国产机器人在核心技术和关键器件方面研发能力不足的问题。
集成应用更具优势
“有着本土优势的国产机器人更能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尤其集成应用是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一大优势。”宋晓刚说。
一台不停投篮的机器人在中轻集团长泰机器人公司摆放多年,杨漾解释说,这是为了检测机器人的重复定位精度,从而提升产品可靠性。正是靠不懈的研发努力,他们拿下了亚洲最大重型精密铸造生产线。“去年长泰签下的机器人大单达2.7亿元。”
对此,宋晓刚分析说,国产机器人的市场优势在于,一是国内制造业规模大、门类多,很多领域的机器人应用跟国外先进企业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二是国内机器人企业对于量大面广的中国制造业工艺、流程和应用需求等更为了解。
因此,尽管量大面广的中国制造业市场也吸引了国外企业,纷纷对一些实力强、行业影响大的国内集成商,采取合作、合资、兼并重组等方式。但以长泰、新松等企业为代表,国产机器人能力不断提升,不仅赢得了国内市场,并且唱响国际舞台。
据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树翀介绍,在国内市场,本土企业已获得了25%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2050台,同比增长26.2%。新松公司已在全球排名前三,中国机器人企业基本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经济日报记者 黄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