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精品水利工程:青海黄河干流防洪工程 保“清水东流” 润一方水土
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樊永涛 摄影报道)青藏高原的冰川融雪、涓涓细流一路汇集,孕育成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15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1694公里的干流河长,在青海,黄河是另一番的旖旎和秀美。
黄河青海段
曾经的黄河青海段防洪基础设施薄弱,甚至个别河段冲刷、崩岸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沿岸群众生产生活,这一现象直到2016年,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青海历史上单项投资最大的防洪工程——黄河干流防洪工程的开工建设而得以改变。
“自2015年10正式开工建设的黄河干流防洪工程,是青海省第一次在黄河干流上统筹布局、系统设计的防洪项目,是聚青海省水利厅、沿黄各州县政府之力,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集中资金共同完成。”一谈起这项工程,青海省黄河干流防洪工程建设局局长马向东眼中流露出自豪的神情。
据马向东介绍,该工程涉及青海省沿黄4州(地区)15县33乡(镇),直接保护人口近50万人,保护耕地40余万亩,初步布置70余处200多公里堤防或护岸,主要任务是通过黄河干流两岸防洪工程建设,完善黄河干流防洪体系,提高防洪能力,保护沿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基本农田,保护乡村公路,为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防洪安全保障。“这项工程复杂多样,从保护对象看,有县城、有乡镇所在地、有农村,有牧区,有草原、有农田、有林地;从地质情况看,有冲积、洪积、坡积的砾石、卵石、粉砂、粉土等;从护岸形式看,有铅丝石笼、有浆砌石、有混凝土、有格宾网箱,施工难度大超乎想象。”马向东说。
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黄河
精品的工程一向是从细节做起,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黄河岸边,一个个用钢丝网包裹着石块的网箱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原来这种网箱叫“格宾石笼”,是防洪工程护岸型式之一,每一个网箱所用钢丝都是由低碳镀锌钢丝所造,安全且环保。这种网箱,由于石块之间都有一定的孔隙,不仅可以防洪,还会形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久而久之,孔隙中就会生长一些植物、虫类,从而达到一个生态防护系统。
润一方水土
沿着蜿蜒向东的黄河,记者来到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站在尖扎县黄河大桥向西北望去,黄河像一条碧绿的丝带,穿越幽深的山谷缓缓而来。
德吉村
走进尖扎县紧邻黄河岸边德吉村,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统一建筑风格的藏族民居,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民脸上挂满幸福笑容。村民德盖告诉记者,居住在黄河岸边,常常面临者河岸冲刷、崩塌严重的局面。“但今年不会了,黄河干流防洪工程的实施,堤坝都加固了,人与自然能和谐相处了。”德盖说。
施工中
如今的村子通过整合资金,依托村中光热、水域资源优势,开发建设了露天沙滩、水上游乐码头、黄河垂钓及亲水广场、自驾游旅游营地和等旅游基础设施,成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一个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据了解,黄河干流防洪工程的实施,尖扎县共投资9200万元,建成8处干流防护和1处支沟沟口防护,干流护岸达18.10千米,支沟沟口新建护岸0.42千米,提灌站防护7座。可保障沿黄一带人民群众3万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及三镇两乡沿黄一带9800亩耕地免受洪水威胁。“今后工程的防洪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将明显提升,为地区社会经济快速、稳步、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防洪保障和基础支撑。”马向东说。
保“清水东流”
2018年青海省黄河干流防洪工程增殖放流活动
采访当天,恰逢2018年青海省黄河干流防洪工程增殖放流活动在尖扎县启动。记者看到,志愿者们用水桶小心翼翼地把放流的鱼苗从运输车上抬到黄河边的临时码头上,放入准备好的水盆中,仿佛已经嗅到了自由的气息,盆中一尾尾等待滑入黄河的大个花斑裸鲤,已经迫不及待地卷起了尾鳍,直拍得水花四溅,活动当天到场工作人员共放流花斑裸鲤、黄河裸裂尻鱼苗种3万尾。
尖扎县副县长王征告诉记者,此次增殖放流是青海省黄河干流防洪工程实施后,进行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和生态恢复的一项主要内容,旨在有效保护黄河水域的生物资源,净化水质、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促进尖扎县水域生态向好转变。
黄河岸边木栈道
为确保“清水东流”,大家集思广益,探索出了工作新思路。在尖扎县城黄河岸边,一条蜿蜒的木栈道沿河岸而建,走在其中,绿树成荫、碧水蓝天让人流连忘返。据了解,这是黄河干流防洪工程建设过程中开展的一项高标准的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作。尖扎县水利局王占业告诉记者,在黄河岸边种植绿色植物,不仅表明工程建设注重标准和质量,而且表明建设理念与以往相比更为先进,通过以上措施,既减少沿岸水土流失,又美化了生态环境。
水源工程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工程已进行了两年多,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克服了气候、季节、陡崖和水中作业等困难,目前主体工程已完成90%以上,除龙羊峡以下河段贵德、尖扎等五县剩余部分尾工和40%的水土保持工程外,工程预计年底将全部完工。”马向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