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王小青赴海东调研精准扶贫
3月3日至4日,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王小青到海东调研精准扶贫工作,指导脱贫致富工作。市委书记于丛乐等领导陪同调研。
3日早晨,迎着朝阳,王小青在于丛乐的陪同下,来到了平安区洪水泉乡绿源富硒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实地调研。在合作社内,王小青详细了解牛羊养殖、草料供应、出栏等情况,并询问合作社近期销售情况。当了解到去年牛羊销售不景气时,王小青鼓励农户要增强信心,渡过难关。
随后,王小青一行来到洪水泉乡洪水泉村,看望慰问了驻洪水泉村“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听取了“第一书记”的汇报后,与市、区、乡村干部一起谈起了精准扶贫工作。王小青说,精准扶贫要根据贫困群众不同的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把精准扶贫工作做细做实。要利用村级自身资源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村级发展规划,找准优势特色产业,拓宽群众致富渠道。同时,以发展养殖业为基础,推动农区饲料种植业,特别是带动贫困户参与燕麦种植,从而增加其收入,实现脱贫。于丛乐在听完第一书记的汇报后说,发展乡村旅游经济,要打造旅游环线廊路,整合沿线各景区景点资源,整体策划,突出田园、休闲的农村风光,并要注重农村环境卫生,提升农村保洁工程水平。
沿着蜿蜒的山路,王小青来到洪水泉乡中心小学和洪水泉乡井尔沟村委办公室。王小青详细了解了井尔沟村经济发展情况、村民收入来源、党员和基层组织建设、贫困人口组成和致贫原因等多方面情况。王小青说,要根据致贫原因,做好贫困户的分类工作,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要提高认识,切实承担起精准识别的责任,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精准建档立卡,依据精准识别,对症下药,采取措施进行扶贫。
下午,王小青驱车来到三合镇寺台村,在详细了解了寺台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进展情况后,王小青对寺台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据了解,居家养老的日常服务工作,由区乡民政部门指定服务标准,乡村两级组织选定服务人员上门服务,并做好记录,签字盖章。服务员是经村两委和老年协会考察,选取了在家庭有孝心、服务上有热心、工作上放心的妇女为服务人员。之后,王小青赶到条岭村,了解条岭村易地搬迁后的生产生活条件。记者在现场看到,开阔平坦的广场、青瓦白墙的屋舍、整齐划一的草坪……让原来脑山深处的贫困村蝶变成了如今的美丽乡村。
下午5时许,王小青来到白沈沟富硒果蔬种植示范园。工作人员向王小青介绍了园区四种种植模式,即企业+科技示范+大学生创业+农户。王小青说,要统筹四位一体化发展模式,科技人员要深入农户大棚,了解果蔬种植,体现价值。他还鼓励大学生创业者要大胆创新,直至做到创优。
2月4日,王小青实地察看了海东工业园区、物流园、高铁新区等地方。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王小青指出,海东在扶贫攻坚中,党委态度坚决、政府措施有力,组织健全,各级干部狠抓落实,群众信心饱满,各项措施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扶贫攻坚工作,有了新的起色、新的创新,规划步骤清晰,措施政策落地。精准识别的群众认可程度高,精准施策对症下药,产业扶贫、合作养殖、拉面经济、易地搬迁、政策兜底等扶贫工作融合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王小青要求,要科学布局产业扶贫,完善配套设施,多元化地投入资金。产业扶贫要有区域概念,要和邻县(区)、邻乡(镇)、邻村连片成圈,打造综合性的扶贫模式。养殖专业合作社要注重合作经营模式,促成专业分工,分工和合作要结合起来,统一销售、统一畜病防治,降低成本、增强凝聚力,改善组织结构,完善体制机制。在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时,要边推进边总结边交流边提升,在“十三五”开局之年,要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同时,在扶贫过程中,防止出现精准识别反弹的现象,继续调查摸底。要坚持方针,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细化措施,做到入村入户。要精准管理、采集信息实行动态管理,阳光操作,避免暗箱操作,保证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进行。
于丛乐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推进扶贫攻坚任务,落实好中央要求、省委部署,将精准扶贫作为今年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要实行季度分析、季度研判的制度,及时了解各级党委政府工作落实情况,坚决打好今年的扶贫攻坚仗。
市委副书记、市长鸟成云,市政协主席赵生启,海东工业园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车军平参加座谈会。(李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