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去的不只是灰尘 —— 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富源村党支部嬗变记

06.09.2016  15:39

  青海新闻网讯 2013年10月,驻村工作组来富源村之前,没人相信村里的党支部会有什么起色,其中,就包括现任村党支部书记马耀武。

  人们的悲观不是没有原因。大伙清楚,这个村的党组织实在是太“弱”了。

  在这个位于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的移民村,2009年以前,村民的户口还在老家门源县,格尔木市无法管辖,也没有党支部,用马耀武的话说,有种“群龙无首”的感觉。

  2009年,郭勒木德镇接管了富源村,终于建起了党支部,党员加上马耀武只有3个人。平时,根本没有什么组织生活,大家各忙各的,党组织处于涣散状态。2011年,算上预备党员,组织发展到了7个人,却闲散如故。

  “坦诚地说,那些年村里的党组织确实没发挥作用,党员也没有起模范带头作用的意识。”马耀武说。他也想党支部有个新面貌,但不知道该怎么做。久而久之,也就随波逐流了。

  一个直观的场面最能说明驻村工作组到来时的状态:当工作组组长田向东走进村委会的大门时,一指厚的尘土震惊了工作组的每一个人。

  打扫卫生,是工作组做的第一件事。当尘土终于被清扫干净的时候,马耀武忽然有了一丝久违的希望。

  接下来的冬天,即使房间没有暖气,工作组依然住在了村里。每天,他们挨家挨户拜访,很快就把村里情况摸了个遍。每到一户,工作组从来不说自己是哪里来的干部,而是往炕头上一钻,告诉群众:我是党员。

  在组长田向东的组织下,村里出现了许多个第一次。

  党员们第一次扫马路。刚开始,村民们还以为工作组给党员发钱了,后来知道是义务的,都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一位村民家出了事,工作组的人凑了钱,带着全村的党员去慰问。这是党员们第一次以组织的名义去村民家慰问。

  村里第一次有了值班表,村委会开始轮流值班,工作组要求:“村委会大门必须要时刻敞开,我们就是群众的代办员,群众有事,党员干部跑腿。”

  党支部第一次开了学习会,学政策、学党章、学先进、学时事。

  不过,毕竟过去闲散惯了,大家虽然对工作组很服气,但自身的主动性却不高。工作组安排了就干,不安排,不知道干什么。

  这时,工作组安排党员们出了两趟门,一次远,一次近。

  远的在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里,党员们缅怀先烈,接受了一次思想洗礼。近的在邻村,工作组带他们参观邻村的党支部,看看别人是怎么工作的。

  这两趟门出完,大家的意识有了很大变化。马耀武有种找到了方向的感觉:原来党员应该这样做,党组织应该这样发挥作用。

  慢慢地,在工作组的带动下,这个涣散的党支部,逐渐凝聚起来,村民们也对党组织和党员有了新的认识。许多人都争着入党,想加入这支光荣的队伍。但就在一切都越来越好时,2015年底,工作组该走了。

  此时,马耀武已经是村里的副书记,工作组的走,让他担心了好一阵。最担心的就是:他们走了,党支部的工作会不会滑坡?

  工作组走后,马耀武接任了党支部书记。虽然压力很大,但他和大伙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着。村务公开、精准扶贫、两学一做……一项项工作中,富源村的党员们用行动证明,工作组带了好头,教了办法,没有工作组,他们也是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了。

  今年6月,富源村评上了全市三基建设的先进,是全市农村地区的独一份。

  想起2013年被组织部门定成“后进村”,大家都有扬眉吐气的感觉。但马耀武很清醒,开会时,他反复跟大家说:“争一个先进容易,长期保持难,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

  如今,除了佩戴党徽,富源村每个党员的家门上都有一块“党员之家”的牌子,向群众亮明身份,同时也提醒自己:我是党员,我要给大伙带个好头,我要给群众多办好事。

  “这几年,改变最大的其实就是我们党员的思想。过去,我们不知道怎么做一个好党员,不知道怎么建一个好党支部,如今,大家都有了‘我是党员’的意识,知道自己要给群众做表率,知道群众的眼睛在看着自己。回头想想,其实从工作组扫掉灰尘那天开始,我们思想上的灰尘也被慢慢清扫掉了。”马耀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