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篷医院里的感动

05.05.2015  18:49
核心提示:  新华网加德满都5月5日电(记者赵乙深 邓敏)尼泊尔小姑娘萨宾纳·拉马今年11岁,在地震中右前臂骨折。   新华社记者见到她时,她正躺在中国政府医疗队帐篷医院的X光室里面,准备接受医生丁少夔的复查。

  新华网加德满都5月5日电(记者赵乙深 邓敏)尼泊尔小姑娘萨宾纳·拉马今年11岁,在地震中右前臂骨折。

  新华社记者见到她时,她正躺在中国政府医疗队帐篷医院的X光室里面,准备接受医生丁少夔的复查。

  丁医生告诉记者,自从4月28日接诊以来,在前三天接诊地震病患高峰时,他每天需要拍片曝光一百余次,三天内所接受的辐射量相当于国内工作三年的总和。

  “虽然也有防护设备,但是病患量实在是太大。

  中国政府医疗队4月27日抵达尼泊尔,驻扎在加德满都以东的杜利凯尔。帐篷医院28日开始接诊,目前已诊治700余人,收治500余人,处理危重伤员约130人。

  中国政府援尼医疗卫生前方指挥组组长、国家卫计委卫生应急办公室主任许树强说,该医院“在当地是代表中国最高水平且具有国际水准、成建制的流动医院”。

  记者在丁医生接诊间隙与他在“操作室”里进行简单交流。

  与其说是“操作室”,其实就是一顶简单的帐篷:里面摆放一张病床和一台数码移动X光机。

  大约交谈5分钟后,丁医生已经汗流浃背。记者偷偷地看了一下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35.7摄氏度。

  “由于尼泊尔天气炎热,在帐篷里工作时需要封闭,而且我还需要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每天衣服全部湿透,没有一天例外。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一个细节:丁医生腰里总是挂着一瓶矿泉水。原以为他每天流汗多需要补充水,一问才知道不仅仅是这个原因。

  “因为后勤供应有限,每个人都必须用空矿泉水瓶去换新的瓶装水,所以我就只能挂在腰上避免丢失。

  当记者想问他更多问题时,一名腰骶部骨折的病人又被抬进帐篷里,准备接受X光片检查。

  丁医生立刻穿起14斤重的防护服准备工作。

  他匆忙地告诉记者:“尼泊尔病人对中国医生信任度很高,这使我们使命感倍增,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做到仔细,仔细,再仔细。

  离开“操作室”后,记者正好碰见小萨宾纳,她说:“我十分感谢中国医生,他们处理后,我不疼了。

  她还告诉记者,她将来想成为一名医生,到中国去学习医术。

  然而,在这200多顶帐篷组成的流动医院里,并非每位医生的脸上都时刻透露出像丁医生那样的疲惫。

  记者第一次见到妇产科医生朱小凤,立刻被她脸上的微笑和浑身散发出的阳光与活力所感染。

  朱医生告诉记者,由于性格原因,她平时本来就很爱笑,做了妇产科医生后,由于每天都要迎接新生命,她变得更开朗了。

  朱医生是80后,第一次参加地震救援就来到国外。

  “除了照顾医院里的孕妇病人外,我还要跑前跑后兼顾门诊和去外科帮忙,”朱医生微笑着说。

  帐篷医院依山而建,自下而上分为门诊区、处理区、病房区和生活区。

  在生活区里,一顶顶五颜六色的小帐篷排成行,形成医院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这顶帐篷就是我的,平时工作忙,里面稍微有点乱。”朱医生指着其中一顶帐篷说,“不知道哪位好心人帮我把睡袋拿出来晒了,最近这里好心人很多,不过尼泊尔最近也的确很潮湿。

  由于当地条件艰苦,朱医生已好几天没洗澡了,不过她依然每天都尽量把自己打扮漂亮一点。

  “毕竟医生要面对患者,如果蓬头垢面地去工作,会影响我们的形象,也会影响病人对我们的信任。

  朱医生告诉我,她十分想念在成都还未满三岁的女儿琪琪。出国一个多星期以来,她只和琪琪通过一次话。

  “听到女儿在电话那头喊妈妈的那一刻,我真的没有忍住泪水,我好想抱抱她啊……”说到这里,朱医生笑靥上闪过一丝泪光。

  每天午夜,结束一天工作后,朱医生都会趴在狭小的帐篷里记录下一天的工作和心情。

  “5月1日,晴。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五一国际劳动节,我祝愿全世界人民节日快乐,远离灾难和痛苦……和记者一起看望了那位4个月的准妈妈(当地受灾群众),看到(孕妇)情况稳定,胎儿健康,我们就放心了……

  “5月3日,晴。今天是我们来这里的第七天了……我是有些想家,有些想琪琪了。不过与这些伤员的痛苦相比,我们这点(难过)算得了什么。大家还是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我省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Qhnews.Com
我省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7月14日至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