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互大公路:为东部城市群发展铺就“黄金跑道”
一条长达83公里的二级公路,连接平安、互助、大通3县(区),将原来7米宽的三级公路改建提升为12米宽的二级公路,并通过4座隧道缩短公路里程10余公里。它的建设不仅直接或间接辐射沿线12个乡镇、惠及沿线数十万各族人民群众,而且以良好的路况、光彩的形象,成为2017年第16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组成赛段。这,就是新建成的平互大公路。
据青海省公路建设管理局平互大公路建设项目办主任辛海生介绍:目前,平互大公路除需要改线新建的平北工业园区11公里尚未建成外,其余72公里已全部建成,并已具备车辆正常行驶条件。未建成的11公里项目办已利用旧有的平安至互助三级公路,改造升级为与平互大公路同等级的二级公路,以保障群众的正常出行。
新建成的公路平坦宽阔,标志标线齐全;公路上车水马龙,运输繁忙。只见远处青山如黛,沃野如画;公路两旁草木葱茏,绿树成荫。登高远眺,平互大公路犹如一条金色的项链,蜿蜒曲折,为沿线各族人民群众出行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大动脉的作用。
攻坚克难,稳步推进
平互大公路穿越人口稠密的东部农业区,又是改扩建工程,混合交通量大不说,工程建设中还面临着半幅施工、半幅保通的艰巨任务。
项目办工作人员孙伟告诉记者,平互大公路全线共设大桥657米/5座,涵洞6020.74米/294道,隧道3015米/4座,分离式立交3处,平面交叉13处。为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工程自2014年6月开工以来,始终把质量作为工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加强质量管理,及时调整施工组织计划,完善质量保障措施;另一方面持续开展“双标管理”、“质量通病治理”等专项活动,加强现场自检、抽检,确保工程建设实现标准化、精细化。
平互大A标位于海东市平安区白马寺村,终至北庄村,路线全长11.65公里。为积极响应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公路钢结构桥梁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推进公路钢结构桥梁建设实施方案》,承担工程建设的青海正和公路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在路基工程中同步实施了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环保的以波纹钢板为主体结构的拱形小桥样板工程。
据该公司项目总工肖斐介绍,波纹钢板桥从技术到材料都是从韩国引进,这也是我省首次运用波纹钢板桥。从已完成的3座波纹钢结构拱形桥的施工经验来看,由于钢板存在波形结构,具有良好的结构整体强度及稳定性能,对特殊地基和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抗变形能力强。同时,这种钢板桥现场拼装方便快捷,组装工艺简单,不仅减少了大量机械和人工,而且在高寒地区可正常开展冬季施工,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平互大公路沿线山岭起伏,很多路段穿越黄土覆盖区,“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当地群众出行的真实写照。为缩短来往于平安、互助、大通三地间的路程,建设者们科学设计,优化线形,通过“改弯取直”,变爬坡为钻隧,以4座隧道取代了陡峭难行的盘山公路,缩短行程近10公里。
这4座隧道当中,东垣隧道与卡子沟隧道为全线最长的两座隧道,也是作用最为明显的两座隧道。其中,全长1170米东垣隧道节省了近5公里的山路;而全长1010米的卡子沟隧道,则为当地群众省去了4公里的山路。但就是这为了让村民们少走9公里“弯路”的2座隧道,凝聚了公路建设者不少的心血。
作为平互大公路全线4座隧道中率先贯通的桦林隧道,虽然只有短短325米,但由于隧道穿越黄土覆盖区,存在洞口仰坡陡立,黄土破碎,进出口段出水量大,浅埋段围岩较差,岩土强度极低(呈散粒状),覆盖层较薄,成洞困难等诸多不利因素。
施工中,省公路建设管理局坚持“管理零距离、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的管理理念,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先探测、管超前、短进尺、弱扰动、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按照“短、紧、快、勤”的循环模式,采用单侧壁导坑法精心施工,克服了进出口偏压、逆坡出洞的施工难题,经过318个日夜的顽强拼搏,取得阶段性胜利。
位于互助县境内的东垣隧道全长1170米,是全线最长的隧道。经长年地下水浸泡,该隧道出口明洞开挖后呈现出饱和软土的特殊地质,岩土强度极低(呈流塑状),成洞极为困难。“饱和软土就是土质百分百含水,掌子面围岩软泥外涌,且一挖就淌水,能挖出泉眼,平均1小时能出10方水,最难时100米的洞打了1年,严重影响了隧道的正常施工,并存在安全隐患。”
中交二工局三公司项目副经理李龙飞说,面对严峻的任务形势和巨大的工期压力,省公路建设管理局会同省公路勘察设计院和监理单位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在原有设计方案满足不了工期要求的情况下,专门成立《饱和软土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科研课题组,积极寻找新的工作面,最终形成新的设计方案,一举攻克了出口偏压、逆坡出洞的施工难题,从而为黄土地区饱和软土路段隧道设计施工积累了经验。
承担平互大公路C标路面铺筑任务的青海金丰交通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经理韩成良介绍说,在时间紧、人手缺、任务重大的情况下,大家抢晴天、战雨天,披星戴月、加班加点,24小时不间断施工,疲惫的时候靠在摊铺机上小憩一会,有时甚至顾不上吃饭和睡觉,只用22天保质保量地完成了30公里路面铺筑,这在以往至少需要2个月。
2016年8月中旬至9月中旬,平互大公路部分路段被确定为G20峰会及专项维护安保路。为确保工程按期交工,省公路建设管理局加强组织管理,跟班作业,靠前指挥,现场指导;全体参建人员冒酷暑、顶烈日,围绕“抢工期、抓质量、保安全”的中心任务,坚持进度服从质量、时间服从安全,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沥青路面铺筑任务。
顺势而为,应运而生
西宁,四面环山,三川会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教、交通和通讯中心,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是青藏高原东方之门户。
为强化区域交通枢纽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地处高原内陆的青海深度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外开放新格局,省交通运输部门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科学定位、系统谋划,省市联动、综合发力,加快构建西宁“内网外环”新局面,为“做强西宁、服务全省”提供强有力的综合交通保障,让全省各族群众尽早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受东西川、南北川双十字形带状布局的限制,近年来西宁市城区形成了“东西拥挤,南北不畅”的交通特点,加之每年机动车数量有增无减、城市道路网络结构差,城市负荷重、交通日渐拥堵,建立一种新的交通格局,西宁势在必行。同时,虽然随着近年来全省高速公路的快速的发展和西宁出口道路交通状况的改善,西宁市区与周边县城之间的纵向联系大为加强,但各县城之间的横向交通仍处于严重滞后状态,截至2016年底,环西宁周边的平安、互助、大通、湟中之间,还全是以三级以下较低等级公路相连。
在这一大背景下,一条全长200多公里,连接平安、互助、大通、湟中4县区26个乡(镇),被称为西宁“二环”线的省道S102西宁绕城环线应运而生。它的建设不仅是构建“大西宁”都市圈的重要环线骨架,而且是构造东部城市群公路网的主要干道。建成后对缓解西宁城区内及其过境交通压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有重大作用,还将有力促进“四区、两带、一线”沿线经济社会发展。
据省公路建设管理局副局长王建良介绍:省道S102西宁绕城环线工程分为两期建设,其中一期为平互大(平安经互助至大通)二级公路改建工程,起点位于海东市平安区黄水河桥南岸,终点位于大通县景阳镇,全长83.3公里;二期为大湟平(大通经湟中至平安)二级公路改建工程,起点位于大通县景阳镇,终点与平互大环线起点海东市平安区相接,全长110.57公里。其中平互大公路于2014年8月开工建设,全线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根据地形条件分段采用80公里/小时和60公里/小时,部分城镇过境路段,采用城市道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按城市主干道40公里/小时。经过参建单位近3年的艰苦努力,共完成路基土石方324万多立方米、防护工程18万多立方米,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871千平方米,建成大中小桥20座、隧道4座以及大量的涵洞、立交、交叉等。目前,全线已具备通车条件,并被列为2017年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比赛路段。
泽被百业,惠及万民
平互大公路地跨平安、互助、大通3县(区),连接平安、五十、丹麻、威远、五峰、长宁6镇,沿线人口稠密,物产丰富,客、货运量居全省高位。公路的建成通车,将大大方便沿线数十万各族人民群众的出行,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商品流的运转,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民族团结,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平安、互助、大通3县(区)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平互大公路将沿线的白马寺、佑宁寺、五峰寺、老爷山等著名旅游景点串联起来,对于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开发旅游资源、拓宽人民群众增收渠道,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平互大公路的拓宽改建,将原来7米宽的县级道路提升为12米宽的省级公路,不仅有效缓解了交通吃紧的压力,也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据初步统计,平互大公路通车后,全县的车流量将增加20%以上。原来这里的村镇因为路况差不通公交车,现在城乡公交一体化正在实施当中。”互助土族自治县路政管理所所长陶辉德高兴地说。
“交通方便了,我们的农家乐开得红红火火,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平安区红崖子沟乡柴家村村民曹文灿说。
“以前进县城要翻山走17公里山路,下雪路滑时出不了门不说,跑运输的大老板们也不来收洋芋。现在修了这座隧道,路变宽展了,20分钟就可以到县城,村民种的洋芋也能卖上个好价钱。”互助县丹麻镇东家村村民东得春说,全村180户人家如今有一半买了私家车,他和许多村民都参与了公路沿线的绿化和垃圾清理,每人每天能挣120元。
据省公路建设管理局局长苗广营介绍:作为省道S102西宁绕城环线二期工程的大湟平公路,目前建设正在加快推进,预计明年即可建成通车。届时,将同平互大公路一起构成完整的环西宁绕城环线。这对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力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的战略部署,加快“一核一带一圈”空间布局,发挥西宁“核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以及优化配置区域公路交通资源,实现以西宁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促进东部城市群率先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态筑路,营造和谐
平互大公路地处青海东部农业区,沿线田畴交错,寸土寸金,是全省生态重点保护区。与以往公路建设中的先施工后绿化不同,平互大公路注重生态筑路理念,在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基础上,创造性地采用边施工、边绿化的方式,使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齐头并进,实现了路畅、景美、人与自然和谐。按照裸露边坡宜草则草、排水系统边沿宜树则树、用路基弃方填充沟壑的原则,建设者们在高边坡地区采用边坡植草,低边坡地区种花种树,路堑边坡用绿色植草袋进行植物防护,并根据不同绿化景观设置具有保护作用的隔离栅围栏,实现了全线绿化无死角。
“在公路路堑边坡防护施工中,我们采取了客土喷播植草新工艺,有效保护了边坡表面免受雨水冲刷,减缓了温度变化的影响,防止和延缓了土体表面的进一步破碎和滑塌,既保护了路堑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又减少了因石料开采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做到了建设一方,建好一方,保护一方。”平互大公路E标海东公路工程建设公司项目经理王立说。
拆除废旧广告牌、粉刷沿线桥梁护栏、清洁养护沿线绿化区、在新老路交接处设置临时指示牌……随着第十六届环湖赛的日渐临近,平互大公路全体参建人员正厉兵秣马,全力以赴保障涉赛路段的安全、畅通。驱车一路穿行,这条已具备通车条件的公路行车道标线一目了然,隧道内的新型反光环清晰可见,平均每5公里一处的停车港湾更是人性化的具体体现。
新建部分道路途经村庄,施工中由于大型机械的使用及隧道开挖爆破,村民的房屋受到不同程度损坏。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和维稳需要,参建单位及时组织人员安抚群众,进行小额赔偿及对民房进行防护、加固,将矛盾化解到最小。
与此同时,参建单位通过路地共建,积极营造和谐有序、文明施工的氛围。D标青海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项目部秉承“建设幸福路,团结一家亲”理念,主动同东沟乡、丹麻镇政府和当地学校开展共建帮扶活动,先后为威远镇金秋助学出资1万元,派出人员和机械对年先村大坝进行了维修,为东沟乡姚马村、大庄村等修建了2.5米宽的乡村硬化路共计1988米,并利用卡子沟隧道弃土对丹麻镇桦林村拉布隆沟和卡子沟进行填沟造地,修建了小广场,极大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得到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标准化工地、花园式拌合站、预制件自动喷淋系统……虽是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但平互大公路无论是项目部驻地、拌合站、预制场建设时,都全部按照《高速公路标准化施工指南》要求进行建设。从业省公路建设管理局到全体参建单位,自始至终都高度重视安全及环保施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组织施工,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为保持路面清洁,每天由专职人员和水车对沿线路域环境进行清扫和清洗,对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对栽植草木花卉进行洒水保湿;同时加强文明施工管理,特别是施工中的噪音、粉尘、扬尘、水源保护等,在技术上、手段上、管理上采取可行措施,以适应东部农业区生态环保和美丽乡村建设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