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省年平均气温大部偏高 年平均降水量偏多

13.01.2015  17:48
核心提示:1月12日,省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   (本网王景报道)1月12日,省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我省2014年气候特点和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去年,我省年平均气温为3 1℃,较1981~2010

1月12日,省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

   (本网王景报道)1月12日,省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我省2014年气候特点和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去年,我省年平均气温为3.1℃,较1981~2010年平均值偏高0.8℃。全省年平均降水量为424.7mm,较常年偏多1成。

  2014年,全省各地年平均气温在-4.2℃~9.7℃之间,西宁、祁连野牛沟、玉树较常年偏低0.1℃~0.8℃,其中西宁偏低幅度最大;省内其余地区偏高0.3~2.6℃,青南牧区大部特高。

  去年,我省各地年降水量在9.6~845.0mm之间,柴达木盆地及河南较常年偏少1~6成,省内其余大部地区偏多1~5成,大通、刚察年降水为1961年以来最多,门源、祁连、班玛、玉树为1961年以来第2多,治多、杂多、五道梁、沱沱河为1961年以来第3多。降水集中在秋季,其他季节降水偏少。

  2014年,全省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76.9h,较常年偏少6.3% 。各地年日照时数在2115.1~3382.1h之间,除冷湖较常年偏多1.2%外,省内其余地区偏少0.7%~22.0%,其中乐都、化隆、循化、同仁、祁连托勒年日照为1961年以来最少,湟中、门源、同德、曲麻莱为历史第2少。2014年,冬季日照偏多、其余3季日照均偏少,秋季列历史最少。

  2014年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1、夏季多地洪涝成灾

  夏季,全省降水大部偏多,化隆等地出现明显降水天气过程,引发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灾害以及塌方、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林地、道路、桥涵、水利防洪设施、在建水库遭受不同程度损毁,造成4人死亡、1人失踪、农作物受灾面积10300余公顷,经济损失近18300余万元。

  2、夏季冰雹灾害致多地损失严重

  夏季,我省东北部地区及环湖局部地区频遭冰雹袭击,农田、林地等遭受不同程度损毁,受灾人口近20万人,经济损失达16400余万元。尤其是化隆,夏季共出现9次冰雹灾害,油料、粮食等作物受损严重,受灾人口近8160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近9900公顷,经济损失8400余万元。

  3、西宁地区出现多年最早暴雪

  10月10~11日我省北部地区出现大范围寒潮、强降温天气,大通、共和、互助、湟源、海晏、化隆和西宁市出现大到暴雪,其中西宁出现2008年以来最早暴雪。此次降雪共造成115300余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8900余公顷,经济损失近4600万元。

  4、前冬多地低温日数创1998年以来最多极值

  2013年11月~2014年1月10日,全省大部地区气温偏低,西宁、共和、门源、德令哈、格尔木、玛多等16个地区的平均气温或最低气温低于零下10度的日数创1998年气候显著变暖以来最多极值。

  5、6月~7月初全省多地降水突破历史极值

  6月1日~7月10日,全省平均降水量突破1961年以来最多极值。祁连、西宁、化隆等9个地区创1961年以来最多极值。全省平均大雨日数居1961年以来第三多。祁连、西宁、乐都等6个地区大雨日数创1961年以来最多极值。

  6、今年牧草长势差于近5年平均值

  2014年牧业区大部水热条件匹配较差,气象条件总体上不利于牧草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形成,各地牧草长势普遍偏差。牧草产量与近5年平均相比,环湖地区和青南大部减幅大于1成,全省牧草年景综合评价为“歉年”。

  7、4~8月发生5起雷击事件造成1人死亡

  4~8月,我省玉树、尖扎、湟源、河南地区共计遭受5起雷击事件,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5头牲畜死亡,3间房屋受损,部分输电线路以及家用电器、办公电脑等受到损毁,经济损失近10万元。

  8、入冬以来青海平均气温呈现南高北低两极化现象

  12月1~21日,我省东北部地区气温持续偏低,其中西宁、祁连野牛沟平均气温偏低3度以上,西宁、平安等12个地区平均气温创2006年以来最低极值。而我省南部地区气温持续偏高,达日、甘德、治多、曲麻莱平均气温创1961年以来历史最高极值。

  9、7月末~8月初大范围连阴雨天气致严重灾害

  7月26日~8月12日,我省大部降水日数明显偏多,多地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形成大范围、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共有21个地区先后发生连阴雨天气,致使多地出现洪涝及山体滑坡等灾害,经济损失严重,其中民和县中川乡光明村一社户主房屋倒塌,致使4人被埋,其中3人因抢救无效死亡。

  10、五月乐都低温冻害致农作物遭受严重损失

  5月10~11日,乐都气温骤降,并伴有雨加雪天气,山区气温降至0度以下。4个乡镇3100余公顷油菜籽、马铃薯等农作物遭受低温冻害,受灾人口达42800余人,经济损失近5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