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安”汇聚“大平安”——大通县探索平安建设新模式实现社会治理精细化
“住户突发危急情,拨号呼救记心中,邻里响应齐上阵,处置危机排险情……”群众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只要拨打“6995”,与其编组的干部群众就能及时获悉赶来帮忙。这是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的有效举措。
平安是福。正如歌里所唱,普通百姓“一辈子总操心,只奔个平平安安。”近年来,大通县以打造平安亮点工程为引领,通过“网格化”社会治理创新,深入推进平安建设,持续拓展“平安细胞”建设的深度和广度,织就了一张“天罗地网”,保群众平安,促社会和谐。
2015年,大通县长宁镇戴家庄村建立的涵盖综治、党建、业务、家庭等近百项数据的“智慧农村”数字化社会管理平台,大大便利了群众网上办事和政务查询。这是全省第一个具备这一功能的农村数字化管理平台,打造了平安建设升级版。
平台按照“网格化”、“十户联防”、“村民个人”三个层面对辖区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同时,依托这一平台,戴家庄村以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重点,率先完成了监控平台建设任务,建立了基础数据库,实现对各项工作和各类服务人群的数字化管理。突出平安联防的作用,做到手机电话和管理软件同时报警、互动,实现与户户联防、镇村联防新模式。
建成了集综合服务中心与应急指挥中心为一体的社会治安信息平台,在人口密集地段和交通要道出入口安装了14个高清监控摄像头,将全村22个“十户联防”小组纳入网格化管理,既提高了信息传送、平安联防的效率,又增强了应急指挥能力。
大通县旅游资源丰富,平安景区创建同样是该县做足“平安细胞”的又一举措。
去年以来,全县以“网格管理精细化、治安防范科技化、景区安全责任化、防控预警信息化”的社会治理理念,全力打造东峡平安景区,努力提高景区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建立了东峡镇平安景区信息中心及由“网格管理、平安联防、综合管理、视频监控、人口管理和应急管理”六大模块组成的智能化信息平台。按照地域特点,将景区划分为7个网格,把与游客密切相关的餐饮、住宿等服务场所和旅游景点全部纳入网格管理,落实了网格责任人。同时,在景区周边村实施“平安联防”工程,并与信息中心对接,实现了“网格全覆盖、工作无缝隙、服务零距离、管理无漏洞”的景区社会治理新格局。
为提升景区防控能力,以东峡镇政府所在地为中心,在鹞子沟景区门口及景区各主要路段、重点部位安装了65个监控摄像头,全部接入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景区视频监控全覆盖。组建4支巡逻队,对景区、旅游接待点、重点区域进行分时段治安巡逻,及时制止违法行为和掌握治安动态,为繁荣区域旅游经济、深化平安景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治安环境。
每月4日、14日、24日为村(居)民诉求说事日,村(居)委将一时不能调处的矛盾纠纷定在说事日集中联合调处……“遇四说事”(寓意遇事说事)调解工作法逐步实现了矛盾纠纷事前预防、主动掌控、及时化解。
目前,全县20个乡镇309个村(社区)实现了“遇四说事”调处工作法全覆盖。累计排查民间矛盾纠纷293起,化解286起,调处率达97.6%,从根本上、源头上有效遏制了各类矛盾纠纷激化蔓延,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此外,实现一村一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取得了“小矛盾不出村就地解决,小纠纷不积压及时解决”的良好社会效果。
大通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刁玉梁说,在全面推进“网格化”建设进程中,大通县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通过为群众提供便捷式、动态化服务,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以每个网格小平安汇聚起全县大平安。
依托乡镇综治维稳中心,向上对接县一级工作运行平台,向下延伸至村(社区),形成三级联动组织网络。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展“十户联防”工程和村(社区)信息平台建设,推行“平安子网格”联防,实现与住户手机终端的充分对接,形成“一户求助、九户响应”的治安联防模式和“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信息互通格局,有效提升了社会服务管理精细化水平。截至目前,全县20个乡镇共划分305个大网格,1318个子网格,267个村开通了“平安子网格”联防业务,覆盖率达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