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平安经济发展由“速度领跑”向“质量领先”转变

11.08.2014  11:08

  经济总量连续三年以15%的速度增长,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去年达到1.72亿元,较2010年增长了3倍;工业企业中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在全省率先取得全国低碳经济发展示范县称号;以高原富硒特色产业为龙头的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良好,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方向扎实挺进……平安县以干好当前、着眼长远的经济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后劲更加强劲,努力走出一条稳中有进、好中见实的良性发展路子。今年上半年,全县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呈现出经济稳步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

  2010年以前,全县12个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就有6家,占据县域工业的半壁江山,拥有独特富硒土壤资源的特色产业没有得到有效的深度开发。2011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经过认真分析,在经济发展的理念上达成这样的共识:要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要站在战略的高度,着眼长远发展,利眼前、损长远的事情坚决不办,利当前、益未来的事抓住机遇快办,现在办不好的事情留给后人去办,现在有条件能够办好的事情不给后人留包袱。在这种理念指导下,自2011年以来,该县下决心将6个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企业关停并转,对于保留下来的工业企业,按照低碳、绿色、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发展方向大力扶持,使之健康稳步发展。原来创办的5个工业园区采取3个园区直接取消,一个纳入海东工业园区,只保留一个以制作生产草帘、藏毯、网围栏等有一定传统产业基础和市场基础的小微企业集中区,并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现已入住小微企业已达87户,运行状况良好。

  在全省已探明的840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壤资源中,平安县就拥有600公里之多,优势可谓得天独厚,如何做大做强特色富硒产业,是平安县委、县政府在谋划平安经济发展中的重中之重。近三年来,通过以富硒产业协会、产业联盟和联系会议制度为载体,将县域内各种生产要素合理聚集,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全县特色农作物播种面积已占90.42%,以白沈沟流域富硒果蔬基地、金阳光富硒现代农业区、金吉富硒示范园、三合沟富硒蛋鸡生产和牛羊养殖基地为代表的一批富硒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富硒特色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已在洪水泉乡集中流转土地3.2万亩,为富硒产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奠定了基础。(刘建民 刘志坚)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