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金融活水浇灌青海实体经济之树——2014年全省金融改革创新综述

19.01.2015  12:03

  如果用“水”和“树”比喻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那么,如何让青海金融成为“新常态下”浇灌青海经济的“一池活水”?

  刚刚过去的2014年,全省金融系统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积极稳妥推进金融各项改革,强化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金融在稳增长中强支撑,在惠民生中见实效,在促改革中蓄后劲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凸显。

  稳增长——全省融资总量实现新突破

  去年,全省金融运行稳中有进,各项主要金融指标继续高速增长。全省社会融资规模突破1300亿元,相当于同期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44.83%。全省本外币贷款余额4303.43亿元,同比增长22.44%。新增贷款784.25亿元,同比增长22%。全省企业直接融资319.19亿元,同比增长13.52%。实现原保费收入46.09亿元,同比增长18.12%。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在保责任余额336.99亿元,同比增长40.06%。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49.71亿元,同比增长31.13%。在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面前,全省金融发展逆势增长,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不断增强。

   惠民生——包容性金融带来“三个全覆盖”

  去年,我省金融系统多方争取差别化政策和信贷规模支持,全力推动重点园区、重大项目、重点领域的融资协调。

  在惠民生方面,凝聚各方力量,提前完成年内消除113个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的要求,着力解决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普惠金融服务乡镇全覆盖的目标。以省级政策性担保公司为龙头、市州财政融资担保平台为主力、各类市场化融资担保公司为补充,实现三级融资性担保机构全覆盖。试点开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丧葬险),承保人数达到3.85万人,实现“生老病死”保险服务全覆盖。

  此外,政策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力度空前,发放棚户区改造贷款107.51亿元,支撑我省9万多户棚户区改造建设。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薄弱领域发展的主力军作用凸显,截至11月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45.37亿元,涉农贷款余额1519.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19%和16.03%。

   促改革——全省金融改革创新迈出新步伐

  去年,我省制定出台《青海省深入推动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6个文件,建立工作台账和动态督导落实机制,形成了统筹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的工作合力。

  金融招商活力增强,兴业银行西宁分行、中国人民人寿青海分公司、太平人寿青海分公司相继挂牌开业,国盛证券在西宁设立营业部。地方金融改革逐步深入,互助农商行、大通农商行成功改制并开业,青海银行在服务小微、便民惠民的社区银行上首开“新局”,海东市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综合改革全面启动。创新搭建了以国有资本为主、民营资本参与的全省首家互联网金融平台, P2P业务实现“破局”。组建具有创新特色的西宁民间投融资服务中心,探索发布“青海民间金融价格指数”,搭建投融资项目网络对接平台,成功为西宁排水开发建设公司污泥集中处理项目融资民间资金1000万元。组建青海省小额贷款公司再融资中心,拓宽了小额贷款公司再融资渠道。

  此外,我省去年还在重金属冶炼、危险废弃物处置等行业试点开展了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创新推进金融“三基”建设,开设了具有创新意义、示范意义的青海金融讲堂,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干部有效管理金融的能力,使学习金融、运用金融、管理金融蔚然成风。(花木嵯)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