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5年后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15.02.2015  11:40
      生态环境优良一直是海南的金字招牌,为了继续保持这块金字招牌,海南省将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立省之路。海南省政府近期开展的7个重大课题之一即是加快实施生态环境十大工程,确保到2020年率先将海南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坚定不移抓生态
        不断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建设,规范土地开发,改革矿业权审批制度,建立生态保护和生态补偿机制,改革减排管理制度和责任机制,推行环境质量监测信息发布和公开,各项举措换来海南空气质量全国一流,守住了海南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
        记者从海南省国土资源厅获悉,2014年,海南省投入1054.2万元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投入7036.78万元将22个项目47个村庄纳入整治范围,安排4817万元用于松涛水库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项目,实施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推动鹦哥岭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年建成39个省级小康环保示范村,6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环保部门从各项工作、各个角度着手,稳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建设。
        面对海南省污染减排的严峻局面,海南省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狠抓污染减排。环保部门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3.67万辆、燃煤小锅炉47台;全面推进采矿权探矿权清理处置,海南省注销采矿权117宗,注销探矿权178宗;不予审批或暂缓审批27个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和产能过剩项目;开展流域环境整治工程15个;开展电力、水泥、玻璃、造纸等行业尾气及废水污染治理,累计完成国家和省责任书减排项目501个,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43座,投运36座。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海口的环境空气质量在提升,继续保持一流水平,其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均比2013年有较大幅度下降,这也说明去年环保工作是有成效的。”环保部门负责人介绍。
        直面问题找对策
        “虽然当前海南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水平,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海南省环境管理能力、环境保障能力和环境质量水平,与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目标仍有一定差距。”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厅长邓小刚坦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
        海南省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工业污染防治、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十二五”规划的12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仅完工1个。海南省虽已建成36座污水处理厂,但运行效率低,大部分镇墟和农场场部没有污水处理设施。
        生态环境质量存在下降隐忧。受本地污染源和污染物远距离输送影响,2014年三亚、万宁、东方、白沙、保亭、澄迈、文昌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较上年度均有不同程度上升,海口一级优天数在减少。受农村及农业面源、城市(镇)生活污水影响,城市内河受污染,部分港口、渔港码头附近海域水质较差,主要污染物减排压力仍然较大。
        生态环境监管能力以及大部分人环保意识薄弱,导致生态环境方面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除海口外,其余市县及洋浦、东方、老城等重要产业园区均未成立独立的环境保护行政管理机构。能力不足、体制不顺、监管不够是制约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最大障碍。
        借力新法强监管
        邓小刚介绍,新成立的生态环境保护厅今年的工作重点是继续突出生态保护,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地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尚余的海南省重点减排项目建设。
        同时,借力“史上最严环保法”,来一次海南省环境保护大检查,加强与海洋、国土、林业、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的联动执法,依法处罚偷排偷放、非法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非法处置危险废物、不正常使用防止污染设施等恶意违法行为。严厉执法的同时推行信息公开,发布重点监管对象名录,定期公开曝光一批重大环境违法企业,把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列入“黑名单”。
        据介绍,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具体要求,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将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倒逼和引领作用,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源头控制落后产能,严控新增排污量。划定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完成植树造林15万亩,推进洋浦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老城低碳产业园和东方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实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和水权交易制度,探索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记者  侯小健  见习记者  王玉洁)

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 王建军主持
  5月10日,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水利厅
12.68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全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我省集中力量推进一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近日省财政厅下达资金12.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