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为何会变淡

17.02.2016  11:56

  青海新闻网讯 “以前都是数着手指头过年,巴不得早点过年,现在过年都没那种期待感了,也没啥感觉,年味儿越来越淡了啊!”住平安区杨家小区的李先生感慨道。近两年,很多人都或多或少有了像李先生这样的体会,那么,“年味儿”都去哪了?“年味儿”为何会变淡?

   丰富的物质生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低,唯有在过年时才敢买些好吃的、好喝的。而如今,人们所需的物质产品也极大地得到了丰富,新衣新鞋不再只是逢年过节需要买的东西,真可谓是“天天就像过年”。

  在互助县五十镇开服装店的刘阿姨告诉记者,在年前来她店里买衣服的人也没那么多,店里并没有因为过年而增加顾客。“我开服装店好几年了,这两年过年来买衣服的人明显较少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也不会专挑过年时间买衣服了。”刘阿姨说。

   拜年新形式出现

  “我们家亲戚多,前几年拜个年很费劲,而且家里来的亲戚多,真是忙坏了厨房里的人。好在这两年家里开始团拜,真是轻松多啦!”住在互助县丹麻镇的莫先生告诉记者。几年前过年时,路上都是走亲访友的行人,大家提着大包小包,见到熟悉的人拱手作揖问好,欢天喜地赶着去拜年,好不热闹。现在过年,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团拜的形式,甚至于有的家庭在腊月里就已经团拜完毕。这种拜年形式虽然节省了时间,方便了人们走亲戚,但也不同程度地减少了过年的喜庆氛围。

   生活压力增大

  “我一过完大年三十就来上班了,就像没过年一样。”在西宁乡巴佬火锅店打工的杨先生说。据杨先生介绍,他是店里的大堂经理,去年刚结婚。由于经济能力不够,夫妻俩人现在在西宁租了房子,想一边上班一边尽快买个房子。现在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生活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更多在城市上班的人,拼命工作只是为了能在城市买一套房子。农村娶媳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前的三大件逐渐被房子、车子、票子代替,这让很多农村小伙压力倍增。随后也就出现了像杨先生一样为生活奔波、顾不上过节的人。

   国外文化对传统节日的冲击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对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不同的含义。对于孩子来说,春节意味着穿新衣、放鞭炮、享美食、尽玩耍;对于老人,春节意味着家人团聚、感受浓浓的亲情;对于中年人,年味是压力、是责任,也是忙碌。可随着社会的发展,过春节的形式没有得到创新,都是一味老套的过节,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对春节的热情度。

  另外,一些国外文化的涌入也不同程度的影响了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发展。平安夜、圣诞节、情人节这些外国节日变得越来越“新鲜”,这一个个国外的节日受到不少年轻人的吹捧。与之相反,国内的传统节日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似乎都成了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