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考 最好考 考录比33:1创近年来最低
昨天上午,北京服装学院第二教学楼考点,考生等待进入考场。京华时报记者周民摄
备受瞩目的国考公共科目笔试昨天启幕,近93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公考专家分析,此次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难度系数不大,得分率或略高于往年。而申论则聚焦公共素养与公民理性德行等问题,《论语》经典“不学礼,无以立”成了申论大作文的中心议题。
2016年度国考招录2.7万余人,增幅达25%,但报考人数并未“水涨船高”。本次考试共有139.5万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106.9万人网上缴费确认参加笔试,近93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86.9%,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比例约为33:1。这也创下近年来最低竞争比,成为“最好考的一年”。
□现场探访
雾霾难挡考生留京心愿
京华时报记者昨天来到位于东城区和平里的一处考点,虽然考试上午9点才开始,但早上不到8点,部分考生就已来到考点外等待,拿着各种复习资料临阵磨枪。
一名应届毕业考生告诉记者,虽然北京的空气质量、交通环境都不够理想,可在自己老家就业机会实在不多,待遇水平也比首都差了不少。更重要的是公务员依然能在进京户口指标不断收紧的情况下解决北京户口,所以此次参加国考,他毫不犹豫报考了在京职位。退一步讲,即使考试不成功,他还是希望能够留在北京就业。
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则在现场挂出了当晚就将开通真题估分的服务,惹得不少考生纷纷“拍照留念”,记录下有关信息,以便晚上及时回家“复盘”估分,测测自己“成公”的几率。
□聚焦行测
行测整体难度系数不大
昨天上午,行测落下帷幕,记者从中公教育和华图教育的公考专家处了解到,这次副省级题目为135题,地市级总题量为130题。虽然言语理解等个别题型有变、细节要求更细,但题目也成功“瘦身”——阅读量相对减少了,特别长的文段较少,整体难度并不高。专家分析,由于整体难度系数不大,考查深度相对较浅,如果考生掌握比较全面的基础知识,得分率或略高于往年。
纵观2016年国考行测,考查内容涉及时政、法律、国情、经济、中外历史、环境保护、古代生物和生活常识等。这次行测的跨科考趋势明显,且与时政关联增强。时政方面主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展开”,考查范围较广,需要考生了解从2012年的十八大一直到去年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内容。
环境保护方面,今年地市级考到两道题,都是围绕当前的环境保护热点所出。一道题是有关PM2.5和PM10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作为城市决策者,在整改郊区水泥厂、整改郊区造纸厂、市区车辆限号行驶、改善郊区植被环境等方案中采取影响最小,但能最有效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
法律部分今年考到的题目较多,有6道,但是也普遍难度不大,一般都是围绕法条展开。比如被辞退的公安局处长对决定不服,能否提起行政诉讼等。另外国情、经济、历史方面考查得较为综合,涉及面较广。
□聚焦申论
申论试题关注“中国范儿”
2016国考申论试卷(副省)聚焦“公共素养与大国意识”这一主题,直击社会热点,让“公共素养”这一主题真正和国家形象联系起来,强调“大国意识”,让“中国范儿”走起来。(副省)材料以《独一无二的“中国范儿”》开篇,引发大家对“国民素质”的关注。
近来,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屡被曝光,如何提升中国人的文明素质,引导和推动全体人民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成为这次申论的重点关注角度。同时这次申论题目还引用了《论语》中的古语“不学礼,无以立”,体现了国考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态度。大作文是以“不学礼,无以立”为中心议题、联系社会现实,自拟题目作文。专家分析,申论(副省)试卷立足大国发展的背景,探讨你我“小民”所当为,也体现出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你我,你我关乎大国的进步。
另一方面,2016国考申论试卷(地市)重在考查考生处理机关事务的能力,主题为“好政策滋养公民理性德行”,凸显政治领域与社会领域的结合。其材料设置涉猎古今中外案例,既有古代苏东坡治理西湖、张居正颁布一条鞭法案例,又有现代生活中交通、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政策制定案例;既有我国政治领域反“四风”政策的相关条例,又有美国制订养老保险的计划。大作文则要求考生从“好的政策不仅是对公民意愿的满足,更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这句话引发的思考说开去。专家认为,考生不仅要在平时对社会热点事件要有持续的关注,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好相关的政策和理论。
□行测趣题一览
最“悔不当初”的题目
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哪个。
A.①④⑥,②③⑤ B.①②④,③⑤⑥
C.①③⑤,②④⑥ D.①②⑤,③④⑥
B
本题在考察你到底是个书呆子,还是个学习娱乐两不误的复合型人才。只要你玩过手机里下载排名居高不下的“一笔画”游戏,就会本能地反应出,①②④中的图形均为一笔画图形,而③⑤⑥中图形的最少笔画数为2,因此本题答案为B。
没有最简单,只有更简单,耗时短,正确率高,不做对你肯定会后悔一辈子的。
最“钩心斗角”的题目
甲、乙、丙、丁四人商量周末出游,甲说:乙去,我就肯定去;乙说:丙去我就不去;丙说:无论丁去不去,我都去;丁说:甲乙中至少有一个人去,我就去。
以下哪项推论可能是正确的:
A.乙、丙两个人去了 B.甲一个人去了
C.甲、丙、丁三个人去了 D.四人都去了
C
本题主要考察推理能力。首先将甲乙丙丁四个人的话翻译为逻辑表达式,甲:乙→甲;乙:丙→-乙;丙:丙;丁:甲或乙→丁。通过丙和乙的话可得知乙丙两人不能同时去,因此可以排除A、D选项,而根据丁的话可得知,甲去的话丁也一定会去,因此B选项说甲一个人去是不正确的,排除B选项,因此正确答案为C选项。
周末出游还得先上演一出宫心计,微臣心好累。
□新闻背景
报名过审人数14年增10.2倍
从1994年中央国家机关首次招考公务员以来,目前已经举行了22届。1994年国考仅招录490人,报名人数仅为4400人。22年间,国考已经形成了“百万雄师”之势。
其实“国考热”始于2003年,报名人数从2002年的6万余人翻倍猛增至12万余人。而那一年,正是高校扩招后首批毕业生的就业之年,高校的扩招,直接导致了更多人才选择考公务员。从国考热的第一年到现在已有14年之久。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过审人数从2003年的12.5万到2016年的139.46万,增长了10.2倍,远远超过了招考人数14年来仅增长约4倍的规模。这14年中2014年是过审人数最多的一年,达到152万人,2013年也有150万人。另外2010、2011、2015年过审人数也均超过了140万。国考报名热正是公众在就业难局面下,热爱“金饭碗”的表现。
京华时报记者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