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召开2011年度青海省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

26.06.2014  18:09

      6月4日,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2011年度青海省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中央及省内外23家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会议。新闻发布会由省政府新闻办主任周斌主持,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张蓝青、于杨、周志强及厅机关各处室、厅属各单位负责同志出席会议。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11年青海省环境状况公报》,通报了《湟水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和《青海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开展情况》。

      省环保厅在发布的《2011年青海省环境状况公报》中,对2011年全省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物、辐射环境质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等进行了说明。公报指出,2011年,全省各级环保部门按照“生态立省”战略和“四个发展”要求,把环境保护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工作措施落实,环保重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全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局部地区和重点流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长江、黄河、澜沧江干流,青海湖流域及格尔木内流河地表水保持优良水质。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主要控制断面小峡桥、民和桥氨氮年平均浓度较2010年分别下降了38%和7.6%。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环境辐射水平处于正常本底水平。年内未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公报通报了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废气及污染物排放、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置等情况。并从全面完成污染减排任务、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强化自然生态保护、加强湟水流域污染治理、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夯实环保基础能力、加强环境监察、环保科技产业发展等方面介绍了2011年度环保工作总体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省环保厅在通报湟水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时指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按照“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的思路,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在湟水流域全面实施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截污纳管工程、工业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一系列重点治污工程,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进程,2011年湟水水质呈轻度污染。一是一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相继建成投运。自2008年以来,在湟水流域新建了12座污水处理厂,使沿湟流域污水处理厂达到14座,其中2010年建成投运9座、2011年建成投运2座。总处理能力为30.7万吨/日,截止2011年底实际处理水量为20万吨/日,西宁市和沿湟8个县城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分别为89%和75%,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明显提高。二是截污纳管整治成效显著。按照“全测控、全收集、全处理”要求,省财政积极筹措资金,沿湟的西宁市、海东地区和海北州加大资金配套力度,2010年投入资金0.61亿元整治湟水河西宁段排污口254个,2011年投入资金1.79亿元整治西宁市和海东地区排污口339个,两年累计整治排污口593个、新建配套管网149公里、新增污水收集量约9万吨/日。今年计划再投入资金1.41亿元,拟整治排污口137个,新建污水收集管网约90公里。三是涉水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深入推进。湟水流域共有涉水重点工业企业98家,目前已运行的水污染防治设施128套,设计处理能力达13.8万吨/日,实际处理工业废水6.07万吨/日。同时,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全面推进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污染控制和深度处理,并实施了中铝青海分公司、西宁特钢、西部锌业等大型企业的废水深度治理工程和一批畜禽屠宰、食品加工等重点企业的治污工程,工业废水向深度治理推进,工业治污水平有所提高。44家重点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进一步减少了企业污染排放。四是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实施有力。2011年,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布局上向沿湟流域的西宁、海东、海北地区倾斜,安排中央专项及省级配套资金1.17亿元,占年度资金的69%,连片整治村庄143个,占总数的71.9%,较大范围的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启动实施。今年继续在沿湟流域安排资金1.5亿元,占年度资金的50%,连片整治村庄214个,占总数的44.7%。五是河道环境整治力度加大。持续开展了河道采洗砂石料场整治和垃圾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共关停整治河道采砂场363处,清理垃圾1.4万方,湟水河河道环境得到逐步改善。六是环境监管不断强化。2011年,按照省政府要求,省环境保护厅会同省经济委员会、省国土资源厅、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着力对流域内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化工企业、矿山尾矿库环境污染及风险进行排查整治,对流域内的危险废物产生、处置及经营单位进行专项检查,整治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了环境风险防范。今后,在全面推进实施《湟水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2011-2015年)》基础上,采取以污染治理、防洪泄洪、生态建设和景观休闲为重点的治理模式,在流域内多措并举实施综合整治,由过去单一的污染治理向全流域的综合治理转变,实现水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

      省环保厅在通报青海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开展情况时指出,2008-2010年,我省争取中央财政“以奖促治”专项资金5796万元,在69个行政村实施了以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生活污水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近9万农牧民群众直接受益。2011年,我省列入全国第二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区),中央财政在2011-2013年安排我省6.5亿元专项资金,要求省级及地方配套不低于3.25亿元。根据省政府与环保部、财政部签署的《青海省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建设协议》,我省制定了《青海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确定将黄河干流及湟水等重要支流沿岸主要乡镇、国道及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城镇周边、三江源、青海湖、柴达木、祁连山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以及黑泉水库等重要饮用水源地周边作为2011-2013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域。三年连片整治示范工作,规划完成1000个以上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受益群众将超过120万。2011年,中央财政下达1.5亿元专项资金,省级财政及地方配套1.1亿元,在15个县(区)的199个村庄实施了环境整治项目,受益人口26.5万人。项目具体建设内容包括实施农村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45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38座、配套污水收集管网184公里;购置垃圾箱6.2万个、垃圾收集转运车369辆,修建垃圾转运站20个;建设畜禽养殖污染集中处理设施3处、分户式畜禽粪便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169套。目前,80%以上的村庄已完成项目实施任务,预计今年6月底以前全部完工并投入运行。2012年中央财政下达2.5亿元专项资金,省级财政及地方配套1.5亿元以上,将对30个县(区)的479个村庄实施连片整治,受益人口59.8万人。截止上月底,项目实施方案已陆续批复下达,各地将全面进入招标实施阶段。

      新闻媒体记者就《湟水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中确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湟水流域污染物全测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的组织实施、全省PM2.5监测工作准备情况、三江源区环境质量状况等公众关心的环保热点及难点问题进行了提问,副厅长张蓝青、于杨、周志强分别作了解答。

 

 

 

  我省召开2011年度青海省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

   

 

  省政府新闻办主任周斌主持会议

     

 

副厅长张蓝青宣读青海省环境状况公报

   

 

副厅长于杨通报湟水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开展情况

 

 

副厅长周志强通报青海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开展情况

   

 

新闻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