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奏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曲——2014年我省生态保护工作述评
高高的山,蓝蓝的天,天地间大美的青海,有着一份绿色的向往——美轮美奂的草原、雪山、湖泊,牛羊、雄鹰、天鹅……
聆听高原的脉动,你会发现,青海,正在高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曲,山山水水、草草木木,随处张扬着生态文明的魅力,闪耀着绿色梦想的光环。生态文明、绿色梦想,浸融在青海的血液里、骨子里,坚持生态保护第一,体现在青海的决策中、实践中。
决策,是坚持生态保护第一
“省委坚定地认为,有必要把坚持生态保护第一作为青海面向未来的战略抉择,切实以生态文明的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动员全社会力量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骆惠宁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传递了青海建设生态文明的坚定信心、坚强决心,表达了以人为本、实现永续发展的鲜明态度。
为什么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
青海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境内90%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和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是我国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是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生态是青海最宝贵的资源、最明显的优势、最亮丽的名片。
青海生态地位如此之重要,但生态环境却非常脆弱,保护好不易,破坏后则很难恢复。尽管近年来我们在以往长期努力的基础上,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收到了明显效果,但整体生态环境恶化态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这一基本省情要求我们,牢固确立生态保护优先的思想,彻底改变不合理生产生活方式,保护好“中华水塔”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再回望来路,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作出总体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生态文明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我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方向。
从2007年12月提出生态立省,到2012年5月省委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我们决不能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一定要保护好‘中华水塔’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定要建设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家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生态支撑”、要“打造生态文明先行区”,再到今年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把生态保护第一作为立省之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继往开来的一路奋进,省委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更加深刻、思路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到位。
在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理念指导下,我们优化生产力布局,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推进资源集约综合利用,注重选商择资,加快技术进步,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出了一条在绿色、低碳和循环的道路上推动更高水平发展的新路子。
实践,是坚持生态保护第一
青海,制定并实施了《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行动方案》、《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方案》,主体功能区制度、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生态补偿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等各项改革全面展开,特别是生态功能红线划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集体林权流转、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论证等取得积极进展。
青海,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循环发展的工业体系;以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大力培育绿色环保的新型产业;以打造有机绿色农畜产品品牌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以体现原生态为切入点,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持续释放了绿色发展的红利。
从海拔2000多米的青海东大门到西南端海拔5000多米的可可西里,河湟谷地、环青海湖地区、柴达木盆地,跨越上千公里的大地上,生态环保的"名片",一张比一张靓丽,生态环保的乐章,一首比一首激昂。
2014年,我省启动实施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定实施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行动方案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方案,并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生态保护新要求,主动下调经济增速预期指标,以更大力度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建设、治理和制度创新;
三江源二期、祁连山生态综合治理等工程全面启动,青海湖生态治理一期工程圆满完成,增水、增绿、增收效果明显;
在全省开展拉网式生态环保大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集中交办、限期整改;
统筹推进生态敏感区域、旅游景区、兰新高铁沿线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全省生态环境面貌得到较大改观;
制定实施全社会节能减排降碳行动计划,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7%,为近年来最好成效。深入实施清洁水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湟水河水质基本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目标,黄标车淘汰、煤改气等走在全国前列,预计西宁和海东市全年空气优良率达到73%;
与此同时,我省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
三江源头芳草萋萋、清涌澎湃,高原湖泊烟波浩渺、百鸟竞翔,湟水两岸山清水秀、四季妩媚……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如歌如诗的青海绽放着最美的生态文明色彩。
目标,还是坚持生态保护第一
蓝天白云辉映相伴,城镇乡村绿色环绕,江河湖泊清波交响……为了让未来的青海生态文明诗韵流淌,让生态文明释放传导出更多的自然美、民俗美、文化美、精神美。青海未来目标,还是坚持生态保护第一。
正如省委书记骆惠宁指出,坚持生态保护第一作为青海面向未来的战略抉择,这是我们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使命所在,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体现,是深化生态领域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我们深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一般而言,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只有经济发展了,才会对"生态美"给予更多的重视,也才更有能力保护生态环境。反过来,生态环境对现代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无异于竭泽而渔,得不偿失。因此,树立生态保护第一的理念,并不是降低对发展的要求,更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在绿色、低碳和循环的道路上推动更高水平的发展。
我们深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人的愿望,抓生态文明建设本身就是抓最大的民生工程。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生态保护第一作为立省之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推动重点生态功能区工作重心转移,加快构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生态美好、经济发展、百姓富裕的有机统一,是青海不变的追求。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让我们继续努力,让青海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曲越来越激昂动人,使青海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罗藏 莫自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