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怡大使谈中欧关系40年:推动中欧关系更上一层楼
原标题:推动中欧关系更上一层楼——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谈中欧关系40年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武玥):自1975年5月6日中国与还被称作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欧盟前身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开始,中欧之间的交往合作已走过整整40年的风雨历程。在这40年间,中欧双方由单纯的“合作伙伴”逐步发展成为今日以“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为主要内涵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日前,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杨燕怡大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总体评价了中欧关系的40年。她指出,中欧关系虽然经历波折起伏,但总态势向好,对话合作是主流。在杨大使看来,中欧关系在40年中逐步酝酿并形成了全面性、战略性和稳定性三大基本特征,“第一是全面性,就是中欧关系是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双方建有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及其引领下的三大对话机制,也就是高级别战略对话、经贸高层对话、高级别人文对话;第二是战略性,就是中欧坚持从战略高度看待和把握彼此关系,我们都主张多边主义,都主张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方向前进;第三个是稳定性,应该说中欧始终坚持大局为重,牢牢把握双方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本着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原则巩固和发展彼此关系。”
经济贸易历来是中欧关系中最具活力和推动力且坚实稳固的支柱。中欧建交40年来,经贸关系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欧盟连续多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连续多年保持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去年,中欧贸易额一举达到6150亿美元。然而,在经贸往来日益密切的同时,双方间的贸易摩擦却时有发生。就在今年3月,欧委会才刚刚宣布将对中国不锈钢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杨燕怡大使认为,中欧近年来已经成功解决了光伏电池、多晶硅、葡萄酒等产品的贸易摩擦,相信双方能够求同存异,处理好分歧,“关键是,双方本着平等互信、合作共赢、对话协商的精神,客观理性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令人欣慰的是,中欧都致力于反对保护主义、消除贸易壁垒,坚持通过经贸高层对话、经贸混委会等机制就有关问题密切沟通,坚持通过平等对话和磋商处理贸易摩擦。我们希望欧方会继续同中方相向而行,大局为重,求同存异,加强政府、商界之间的沟通,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通过对话协商,管控住摩擦,处理好分歧。”
从2010年起,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越来越多的中国面孔出现在欧洲大陆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辟了欧洲市场。这令欧洲人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东方大国,而“中国威胁论”也随之出现。对此,杨大使表示,随着中欧互动和了解的加深,欧洲在看待中国的问题上以积极正面为主流,体现了欧洲对中国的信心与期许,“有相当一部分看法是正面的,认为中国经济实力增长对欧洲是机遇而不是挑战,中国和平发展、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提质增效和讲求公平,中国的“新常态”对世界是好事而不是坏事。也有的人认为‘中国梦’与‘欧洲梦’并行不悖,主张欧洲在经济、政治、战略上加强对华关系与合作,从日益发展强大的中国借力,以实现欧洲自身更大更好的发展。这体现了欧洲对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东方大国的信心与期许。”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并大力倡导“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力图建立横跨欧亚大陆、互惠互利的命运共同体,而欧洲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终点,在该战略的整体建设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杨大使指出,欧盟一方面拥有雄厚的资金与技术实力,另一方面亟需能够促进就业与增长的投资计划。因此,中欧双方在“一带一路”上的合作将会促进双方的互利共赢,“从地位和作用看,欧洲应当也完全可以成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建设者、推动者、合作者。从主观上来看,我们高兴地注意到,欧盟及其成员国都对‘一带一路’予以积极的回应和支持。可以说,欧盟发展议程同‘一带一路’建设是有许多相通之处、相联之处。只要对接得好、融合得好,完全可以释放叠加效应,甚至是倍增效应。”
中欧建交40周年作为中欧关系的重要节点,有着它独特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在谈到中欧未来将在哪些领域增进合作时,杨大使从四方面进行了概括:在政治经济上,一是举办好第十七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及其引领的三个机制性对话--高级别战略对话、经贸高层对话、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二是全面实施《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重点推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尽快就人员往来便利化达成协议,大力拓展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信息通讯、城镇化建设、金融和“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提升合作的“含金量”。此外,中欧在人文外交的合作上也将更上一层楼。
杨大使说,中欧正以建交40周年为契机,继往开来,推动中欧关系更上一层楼。中欧双方在未来的发展中,将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协调,发出共同声音、显示共同立场、表达共同愿望,致力于推动国际秩序、国际体系向着公平合理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