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通过IMF2010年改革方案新兴市场话语权提升
在因美国国会阻挠而拖延五年后,美国终于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0年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份额改革方案,从此中国投票权升至第3位,而新兴市场话语权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不过,尽管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最终迎来了这迟来的份额,但由于美国仍否决权在握,这场改革离终点仍有一段距离。
新兴市场话语权提升
上周五,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批准了IMF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意味着久拖未决的这项改革的正式实施。据悉,这项改革方案是被包括在联邦政府2016财年综合拨款法案中共同通过的,同时得到通过的还有美国原油出口禁令的解除。
根据这项“晚产”的改革方案,IMF的份额将增加一倍,其中约6%的份额将向有活力的新兴市场和代表性不足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的投票权份额将从3.8%提高至超过6%,而美国的投票权份额则微幅降至16.5%,但依旧保留超过15%的重大决策否决权。此外,IMF永久性资金也将翻倍,特别提款权(SDR)将从2385亿美元上调至4770亿美元。
方案通过后,IMF在各国话语权问题上将得到一番“大洗牌”。此前,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IMF的投票权仅排在第6位,位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之后。改革后,中国的投票权升至第3位,而另外三个新兴国家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的份额也都将在IMF内跻身前十。
除了份额本身,份额公式改革也是各界关注的焦点。知情人士透露,份额改革落定后,份额公式改革将于明年G20峰会前后得到进一步探讨。据了解,当前关于份额公式的主要矛盾仍在于各国对于GDP测算方式的界定。在现行的份额公式中,GDP占比仅50%,因此尽管中国的GDP规模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并不能立刻成为第二大份额国。
亚投行崛起施加压力
为体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权重上升,早在2010年IMF董事会便通过了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但是方案若要实施,需要IMF中188个成员国里至少85%投票权的支持。因此在这五年时间里,由于拥有一票否决权的美国未获得国会批准,IMF此轮改革一直无法实现。
事实上,奥巴马政府向来对此项改革方案表示支持,但过去美国共和党却一直阻挠IMF采取这一行动。在部分共和党议员看来,IMF这种变革一方面将导致与美国没有共同利益的国家拥有过大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对美国在国际市场到处“救火”的必要性表示质疑。
不过,新兴经济体领导人则认为,如果IMF投票权结构不加以调整,在世界经济格局已然大变、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影响力骤增的大背景下,IMF必将失去存在的必要性。
在这五年时间里,随着绝大部分成员国对改革方案的纷纷批准,美国的迟迟不动招致了包括英、法等美国传统盟友在内的国际社会的不满,这令美国国会压力渐增。同时,包括中国主导建立的亚投行等在内的区域性组织相继出现,不少新兴市场“老客户”的“另寻新欢”令IMF感受到竞争压力,因而也不断向美国施压。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美国最终意识到,改革的通过已不可逆势而为。
“未完全”改革
在方案通过当天,IMF总裁拉加德发表声明对美国国会的决定表示欢迎。她表示,这是加强IMF在维护国际金融稳定方面所起作用的关键一步,将显著增加基金组织的核心资源,令该组织在今后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危机。
此外,拉加德还表示,改革也将改进IMF的治理,使之更加具有代表性,并在支持全球金融稳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熊爱宗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改革对于新兴国家的倾向性是明显的。他认为,IMF的份额改革一方面向世界表明了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令自身得到了在应对金融风险时的较多资源。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国会在批准份额改革的同时也给IMF开出了条件:要求美国财政部推动IMF废除“系统性豁免”政策。据悉,“系统性豁免”指成员国金融风险有重大溢出效应时,基金组织可以放宽向其提供金融援助的条件。由于美国仍保留了事实上的否决权,也可以说IMF的代表权改革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陶凤初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