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活力中区亮点纷呈

21.12.2015  11:18

  

  培育打造“一区两心”党建品牌;

  着力改善民生,群众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全市推广城中区垃圾不落地模式;

  街镇工作竞相发展;

  ……

  2015年,城中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一个个关乎民生的亮点工作,见证着中区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区成为最具活力的城区。

  打造“一区两心”党建品牌

  打造了“南川党建核心示范区”和“水井巷商圈党建服务中心、城南园区党建服务中心”,构建了“一区两心”党建工作新格局,辐射带动了辖区5个街镇、20个社区,约80平方公里内的区域化党建工作,初步实现了“点上开花、线上出彩、面上结果”的目标,逐步形成了党建添活力、党员作示范、社会更和谐、群众得实惠的城中区域化党建新常态。在泉尔湾村建成“美丽乡村、和谐家园”党建品牌。通过“四抓一树” (抓阵地建设,强战斗堡垒;抓干部建设,铸过硬队伍;抓环境整治,建长效机制;抓经济建设,促农民增收;树党建品牌)活动,完成泉儿湾村级服务中心、文化广场、村道硬化、村容村貌整治和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等项目建设。福禄巷南社区、南山东社区与“海都公众”合作,引进“95060”养老服务语音平台,延伸居家养老服务链条,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群众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始终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的理念,将新增财力的85%投入民生领域,截至11月底,民生支出累计完成11.4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84.7%,同比增长4.3%。围绕群众切身利益,整合资金2亿元实施了11类18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教育事业得到发展,投入教育发展资金1.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12%;围绕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学前教育和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个重点,投资1.2亿元实施5所学校全面改造、5所学校标准化建设、2所幼儿园新建等教育项目。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卓越校长锻造工程”、“名师带动工程”等活动,实施“全课程”教育实验改革和“阅读地平线计划”,着力打造人才队伍,教育内涵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以“全民阅读”为契机,开展“阅读地平线”计划,通过“亲子共读”、“师生共读”,打造书香城区,让国学精粹、民族精神融入师生灵魂,提升是省文化涵养,进一步提升了中区教育在全省的综合争力,平抑物价1+1+3+N工作模式,建立1个举报平台、1个事后监管机制,价格宣传进社区、进商场市场、进企业,提供中小学收费咨询、农资价格、医疗卫生药品收费、学前教育收费等N项服务;打造了城中区食品电子监管平台,在全省率先开展药品电子监管工作和过期失效药品无害化处置;打造家门口的医院,在全区打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刻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实现了居民步行15分钟即可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辖区居民群众享受到便捷、经济、价廉的社区卫生服务。

  全市推广垃圾不落地模式

  投入资金16.4万元,购置40辆小型多功能电动环卫保洁车投放城区各主要大街,清运车辆由“大型”变为“小型”,提高了垃圾清运频率和效率。清运时间由“分段”变为“全天”,清运方式由“日清”变为“随清”。此举对主城区生活垃圾的收集方式、环卫清扫保洁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在初步形成“快速保洁+垃圾不落地”收集投放模式的同时,有力地配合了全市“缓堵保畅”工程,解决了主城区实行车辆限行、禁行后生活垃圾收运困难的问题,实现了快速保洁和垃圾的随产随清。该模式10月中旬在全市学习推广。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办)处理、区考核”农村环境卫生及垃圾清运模式。制定了《实施办法(暂行)》等17个规章制度。整合资金160万元对农村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3个涉农镇办24个村聘用保洁员100多人,并配发工作设备,签订“三包”责任书4000余份,开展清扫保洁工作,农村环境卫生明显改善。

  “三基”建设取得新成效

  南川东路办事处全省率先建成街道“指尖微管站”。通过开发12个功能模块,贯通10大为民服务线,使每位社区工作者通过一台平板电脑,充分利用各类网络资源,成功实现信息更新、数据统计、工作记录、政策查询等功能,工作人员可随时携带政策、随时记录问题、随时完善信息,使社区工作管理服务全面升级,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全面提升。饮马街街道组建了志愿者服务工作站,门店联防协会、物业服务管理联席协会、业主委员会联合协会,探索出“社区协调+社会参与+居民自治”的“一站三协会”工作模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成立了全省首家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服务站,采取“五联三结合”工作方法,联合社区戒毒康复专业人员、派出所民警、志愿者、心理咨询师和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亲属五方社会力量提供专业化、亲情化指导。目前纳入社区戒毒(康复)站的戒毒康复人员159人。

  生态文明建设让中区更美

  为有效改善西宁市生态环境,以“创森”“创模”为主抓手,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投资7000万元,实施大南山绿化“三期”建设、大南山养护管理等9个林业项目。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步伐,为夏都添新绿13800亩。

  在全市率先开通“西宁城中环保”微信公众平台,单月点击量在西北五省区县级绿色政务微信平台排名第一。举办了城中区首届“青少年环保主题涂鸦大赛”。全面完成14家13.81蒸吨“煤改气”治理任务。全市首家建立数字环保。投入资金35万元,建立数字环保信息化平台,开发手持执法移动终端系统和环保执法车辆GPS系统。率先推行“环保开放日”活动。邀请相关媒体全程参与,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接触,就环保问题开门纳谏、答疑解惑。

  创建工作深入人心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以打造永久性宣传教育基地和示范点为引领,在已有青海红十字医院、青海卫校、西宁伟业等先进典型的基础上,今年投入近600万元,重点打造河湟小镇民族文化景观、阳光小学民族团结示范校、南滩民族团结和悦小广场永久性宣传教育基地和团省委、总寨镇泉尔湾村、福禄巷南社区、凤凰山拱北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示范点,在典型示范引领的基础上,以创建工作“八进”为抓手,全面推进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全区38个社区、农村、街道、医院等命名挂牌,创建达标率50%以上。在创城工作中,采取领导集中会诊、建立城中区政务微信群等,加大创城督查频次和力度,截至目前,督办各类问题500余条,整改450余条。建成3所乡村学校少年宫,搭建文明单位结对共建乡村少年宫平台,促成10家文明单位结对,支持帮扶资金20万元。今年,中区被评为全省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先进单位。开展了“魅力中区缤纷四季”系列志愿活动, “幸福年夜饭欢乐总动员”、百万市民争做文明出行践行者、奔跑吧志愿者等活动,充分发挥志愿者在创城中的作用。圆满完成中央测评组2015年度文明指数测评工作,全区上下协调联动,组织500余名志愿者开展了文明交通劝导,成立了15支社区文明巡逻队,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了市民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度,使创建工作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