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庆祝改革开放40年】 湟水河治理呈现历史最好水平
天蓝了,水清了,山绿了,身边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记者从12月27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我省在水、大气、土壤、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生态环保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值得一提的是,长江、黄河干流、澜沧江、黑河出境水质长期稳定在二类以上,龙羊峡水库等重要库区和柴达木内陆河水质长期保持在三类以上,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愈加坚固,湟水河治理呈现历史最好水平,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的目标指日可待。
湟水河出省段水质达标率为100%
把湟水河污染治理作为重中之重,累计投入近80亿元,通过实施污水厂提标改造、截污纳管和排污口整治、中水回用及人工湿地建设、重点支流生态保护修复四个阶段治理,“还青海人民一条清澈母亲河”的目标基本实现。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司文轩介绍,改革开放40年来,我省系统推进水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防治,强化城乡人口聚居区的水污染控制,加强面源污染治理,在三江源地区、青海湖流域、祁连山区、黄河干流和湟水流域,实施重点流域干支流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良好湖库生态保护、工业园区工业废水集中处置、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等工程135项,完成湟源县污水处理厂原位提标技术改造试点项目且出水水质达到准四类标准,完成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
污染防治向六州拓展
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由东部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向六州拓展,因地制宜、分类落实“抑尘、减煤、控车、治企”综合治理措施,截至2017年底,全省累计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5万多辆,已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尤其是西宁市在西北地区率先完成主城区“煤改气”,累计改造锅炉2000多蒸吨。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1月,全省8个市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2%,较年度目标高4个百分点,主要城市西宁市、海东市为83.4%、较年度目标高5.4个百分点。
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和拉网式全覆盖,将其与美丽乡村建设、国省道交通沿线及重点旅游景区及周边环境整治、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扶贫攻坚相结合,统筹推进“家园美化”行动,全省已累计投入近20亿元,整治村庄和游牧民定居点将达到3515个,占村庄总数的78%,6州实现全覆盖。
以污染减排为抓手,实施各类减排工程,实现县县建有污水处理厂目标,全省现役火电燃煤机组和1000吨/日以上水泥熟料生产线脱硫脱硝、钢铁脱硫工程全部建成,率先在全国将大气主要污染物减排向电解铝和石油焦行业拓展,在圆满完成“十二五”及2016年减排目标的基础上,2017年实现环境质量和总量双管控目标。
率先建立“天地一体化”监测系统
依托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在全国率先建立“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的基础上,建成青海“生态之窗”。
司文轩说,目前,进一步完善覆盖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形成以环保部门牵头,农牧、水利、林业、气象等多部门合作的生态监测工作机制,统一监测指标、技术和方法,初步实现了部门间的数据互通共享。利用高分遥感,建立起重点区域生态环境遥感监管平台。同时,将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移动执法平台和在全国率先建成的有毒有害气体监测预警系统、环境质量监测站网整合,实现了监测监管的协同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