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瘫妻24年演绎人间真爱
24年的悉心照料,他成为子女心里的好父亲;24年的默默守护,他成为妻子心里的好丈夫;24年的不离不弃,他成为旁人眼里的好男人。短短的一辈子,他花24年的光阴去陪伴瘫痪在床的妻子。他用自己的执着融化了妻子的心,他用自己的善良演绎出人间真爱。他,就是海东市平安区洪水泉乡槽子村村民刘宪邦。
平常人家不幸突然降临
“这么些年,他不抛弃,不放弃,一个男人,尽心尽力照顾自己瘫痪的媳妇儿,真是不容易呀!如今像他这样的男人真是不多见了……”在平安区洪水泉乡槽子村,只要提起刘宪邦,大家都会想到他守护妻子几十载的感人故事,然后就是句句真心的赞美。
记者在洪水泉乡槽子村见到刘宪邦时,他正忙着和邻居修葺自家的院墙。见到前来的记者,刘宪邦放下了手里的铁锨,拿起衣服的一角擦了擦手,热情地握住了记者的手。站在眼前的老人中等个子,60多岁的年纪,一头花白的头发显得格外刺眼。他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留下的皱纹,那双温和的眼睛里闪烁着慈祥的光芒。
20多年前,刘宪邦和妻子杨菊兰共同维持着一个九口之家,家中除了年迈的老父亲、年幼的弟弟妹妹,还有夫妻二人自己的四个孩子。刘宪邦的父亲身体不好,作为家里的老大,刘宪邦主动担当了“家长”的身份,为自己的弟弟张罗娶了媳妇,成了家。刘宪邦的日子虽然清贫,但一家人和谐美满,其乐融融。可不幸就在1998年的一天突然降临。
据刘宪邦回忆说,那天他去地里干农活,妻子杨菊兰一个人在家里做午饭。等刘宪邦中午回家时,就看到了瘫倒在地的杨菊兰。刘宪邦吓坏了,赶忙将杨菊兰抱到床上,然后去村里找了一位大夫。村里的大夫看到杨菊兰的情况,先是为杨菊兰挂了盐水,随后建议刘宪邦去青海省人民医院看看。担心杨菊兰的病情恶化,刘宪邦和儿子连夜驾着马车就往省城赶。走到半路时,村里一位刚买了车的老板开车将他们送到了团结桥,随后又打了出租车,几经波折才到了青海省人民医院。医院的医生说杨菊兰是突发性高血压,在青海省人民医院住了三天之后,杨菊兰的意识才逐渐恢复。
谁也想不到,这一病之后,杨菊兰竟然卧床不起,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这一躺,就躺了24年。
亲戚探望刘宪邦
相亲相爱始终不离不弃
在洪水泉乡槽子村,刘宪邦家就是一户普通的农户。一家人的生活都是靠家中的24亩田地维持,遇到灾年,田地的收入也不稳定。这样清贫的家庭,又突然遭遇杨菊兰瘫痪的情况,无疑是雪上加霜。看着病床上的妻子受罪,刘宪邦心如刀绞,除了家里家外的重担完全落在了他的身上以外,给妻子治病的费用更让他愁白了头。但无论生活给了他多大的暴风雨,刘宪邦从未放弃治疗妻子的念头。
“我媳妇跟我感情很好,结婚之后我们从未红过脸,吵过嘴。她病了之后,我就想,只要她能好起来,我怎么都成。”刘宪邦告诉记者。记者了解到,杨菊兰的病不能动手术,只能靠药物进行缓慢治疗。治疗期间,杨菊兰的病情时好时坏,并不稳定。二十几年,随着杨菊兰病情的反反复复,刘宪邦带着妻子先后在青海省人民医院、青海武警总医院和平安中医院等医院大大小小住了6次院。6次住院,共花费了医药费二十几万,花光了家中的积蓄不说,还欠了很多债务。
为了给妻子买药,刘宪邦东借西贷凑医疗费。村里的村民深知刘宪邦的不易,因此有什么挣钱的机会就会告诉刘宪邦。有一年,正赶上邻近村子要装天然气,刘宪邦就在邻居的介绍下去了天然气公司打工。在照顾妻子之余,通过给村民安装天然气管道,辛辛苦苦挣了一点钱。杨菊兰知道刘宪邦为自己操碎了心,心里常常有一种负疚感。在一次夫妻俩的对话中,她谈到自己太拖累家人了。话说到一半就被刘宪邦打断,他含着泪坚定地告诉妻子:“只要你活着,即使我没钱,也要伺候你。”
尽管生活诸多不易,但刘宪邦的子女都很孝顺,三个女儿在杨菊兰生病期间也挣了不少钱。更让刘宪邦无比欣慰的是,儿子儿媳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了家庭的良好美德。今年35岁的儿媳魏胜英,在2002年经媒人介绍嫁到刘宪邦家。在杨菊兰卧床期间,儿媳魏胜英对婆婆的照顾体贴入微。魏胜英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一直悉心照料婆婆,从不敢懈怠。尤其是在婆婆住院期间,更是无微不至,竭尽全力。当她用自己瘦弱的身躯背着婆婆上厕所,然后又亲自打来热水,为婆婆抹脸、梳头、喂饭、擦身、洗脚时,病房的人都羡慕刘家有一个好儿媳。
据儿媳回忆,她嫁到刘家时,婆婆已经瘫痪了。记者问魏胜英后不后悔,魏胜英笑着说:“嫁到刘家这几年,公公婆婆从未拿我当外人,他们很心疼我,待我就像亲女儿一样。既然嫁到这个家了,也没啥可后悔的,只想做好自己儿媳妇的本份,照顾好婆婆。”
窘迫的境遇,并没有打垮这个家庭,反而使刘宪邦与家人的心拧成一股绳,紧紧站在一起,共度风雨。
刘宪邦(左)和亲家闲聊
上行下效继续爱的传唱
尽管自己的家庭困难,能力有限,但刘宪帮和他的家人从来没有忘记邻里乡亲。谁家有了困难,但凡别人张了口,他们总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被村里的乡亲们称为热心人家。村民习文成说:“刘宪邦在我们村里是个大好人啊!只要别人家有事,他都会来帮忙。”
刘宪邦虽然已经60多岁,但干活踏实、为人热情。每次村里有啥大的活动,刘宪邦都会积极去党员活动室打扫卫生。村里的人看到刘宪邦的行为,都受到感染,就跟着刘宪邦一起打扫村里的卫生。村党支部书记党文邦说:“刘宪邦虽然老了,但人很稳重,家庭关系搞得好,对自己瘫痪的媳妇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地照顾。他还是个勤快的人,不怕苦不怕累,自己下地干活,种洋芋。在村里,他的口碑很好。”
在照顾妻子期间,刘宪邦为了省药费,自己生病了也不去医院看病,甚至都不会花钱买药。他笑着告诉记者:“我身体硬朗着呢!小病小痛抗一抗就过去了,没必要花那个钱。”二十几年的照顾,刘宪邦将自己全部的爱都给了妻子。可是,杨菊兰终归还是没能逃脱病痛的魔爪。2016年1月,吃过晚饭的杨菊兰,带着家人的爱,在睡梦中安然离世,离世时杨菊兰刚满60岁。
前去采访刘宪邦的时候,已是杨菊兰去世后的第三个月,一家人还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我们受点苦、受点累都不算啥,只要人活着就好。现在人去了,心里空落落的。”刘宪邦说。
在杨菊兰去世后,孝顺的女婿考虑到刘宪邦的家境,就主动出了11万块钱,让刘宪邦一家在平安区石家营买了楼房。大山深处,这个平凡的家庭里,父母慈爱,播撒善的种子,子孙孝顺,继续爱的传唱。
互敬互爱,父母慈善,子女孝顺,邻里和睦,这个偏远山村的贫困家庭里,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真爱与善良。
儿媳魏胜英(右)讲述婆婆生病时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