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红心向党写忠诚——记玉树东坝家族祖孙四代

29.07.2019  14:40

  “凡东坝族人必须跟党走,绝不可三心二意。”

   ——谨录东坝家族族训为题记

  这是一次穿越时空的追寻。我们追寻的是草原上一家四代一心向党的足迹。

  这是一次荡涤心灵的精神洗礼。光芒闪烁的精神信仰留下激励,也留下感动,在玉树、在青海乃至全国被无限传承。

  这是一次没有句号的报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他们在玉树东坝地区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在面临数次重大抉择时刻,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跟着中国共产党走。

  他们始终保持跟着共产党、拥护共产党的初心,并始终秉持着“热爱祖国、报效国家、永远跟党走”的红色家风。

  他们是千千万万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雪域儿女中的杰出代表。

  他们,就是玉树东坝家族的土登宫保、彭措旺扎、东坝阿宝、尼都塔生祖孙四代人。

  今年4月和6月,我们两次走进玉树,采访尼都塔生一家四代爱国爱党初心不改,听党话跟党走,致力于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感人故事。

   一面旗帜

   引领爱党初心

  ——70年,东坝族人初心不改,始终坚定听党话、跟党走

  1949年底,冬天的玉树草原上覆盖着皑皑白雪,天气异常寒冷。而囊谦县东坝家族土登宫保家里却比过节还要热闹。族人们身着节日的盛装,聚集在院子里,土登宫保穿着崭新的藏袍,手捧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走到院子中央。

  他将五星红旗系在了院子里临时栽下的“旗杆”上,开始升旗。

  蓝天、白云、雪山的映衬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大家仰着脸,久久注视着这绚烂夺目的红色。

  这是特殊的一天,这是所有东坝家族人永远铭记的一天。

  玉树解放前,东坝家族是囊谦千户下属的四个“百户”之一,与其他“百户”轮流执掌大权,办理政事要务。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进军西宁,这支军队的到来一度让深处高原、信息闭塞的玉树当地群众心生惶恐,不少“百户”携家眷及管辖地的百姓出逃。土登宫保却非常冷静,他反复甄别了各种传闻,毅然决定和“千户”一起,携千匹骏马、百张兽皮踏上前往西宁的路。

  走到半路,便传来了西宁解放的好消息。听闻他们前来,第一军首长专门派了一辆卡车将他们接到西宁,正式接收了他们的物资,并郑重地将一面五星红旗赠给了土登宫保,同时为土登宫保的儿子彭措旺扎量身定做了一套军便服,赠给他一条皮带。

  在和解放军相处的一个多月里,解放军给土登宫保一行讲述了很多关于他们的故事,解放军和当地百姓也相处得十分融洽。

  “金珠玛米是我们自己的军队。”

  返回玉树的路上,土登宫保十分兴奋,非常珍爱这面五星红旗,白天赶路时,挂在长长的火枪上,晚上休息时,放在最贴身的地方。到家后,他给族人讲共产党、讲解放军、讲新政策、讲全国形势。族人们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解放军对老百姓真是太好了,什么时候能看到他们呀。”

  1952年,中央邀请土登宫保等人到全国一些先进的城市参观考察,一路走、一路看,土登宫保在心里更加坚定了跟着共产党、拥护共产党的决心。

  土登宫保升起了玉树东坝地区的第一面五星红旗,而他一心向党的决心和行动也在玉树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发芽。之后的几年直至去世,他在当地政府任职,为玉树和平解放倾尽全力。

  弥留之际,土登宫保给孩子们留下了遗训——“凡东坝族人必须跟党走,绝不可三心二意。”

  这条遗训,也是家训,在土登宫保去世后代代传承,直到今天。

  土登宫保的儿子彭措旺扎15岁参加革命,历任乡长、副县长、州政协主席等职务。在1958年那个特殊的历史关头,年仅20岁的彭措旺扎公开表示坚决拥护共产党,而且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做了大量的工作,配合党和政府粉碎了境内外分裂分子的阴谋。

  1958年,彭措旺扎在西北野战军骑兵团担任翻译,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彭措旺扎对共产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决心向党组织靠拢,做一名共产党员。

  在那个年代,“百户”入党没有先例。经过党组织一年多的考察并经中共中央西北局批准,1960年,彭措旺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当地乃至整个藏区产生了巨大影响。

  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把党和人民的利益始终放在首位,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彭措旺扎在共产党员身上看到的品质,他暗下决心,自己也要做一名这样的共产党员。

  那一年冬天,彭措旺扎在杂多县担任县长。杂多县地处唐古拉山北麓,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全年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接近零摄氏度。

  彭措旺扎带着工作人员去下帐,走帐串户一天下来,彭措旺扎几乎被冻僵了,工作人员看到他双腿僵硬地走路,这才发现他的棉裤实在是太薄了。当地牧民听到后心疼他,拿来了一块羊羔皮,要缝在棉裤膝盖的位置给他挡挡风,彭措旺扎当即拒绝了:“羊羔皮你们留着自己用,我身体好着呢。”拗不过他,大家只好找了点棉花,装在棉裤里为他御寒。

  那段时间是困难时期,彭措旺扎经常和牧民同吃同住,实在没有吃的,就和牧民们一起喝野菜汤,那时候,他黝黑的脸庞肿得发光,还常常打趣说:“怎么喝点菜汤也能胖成这样?”在特殊时期,彭措旺扎被“靠边站”,负责打扫卫生干杂事。他并不在意,乐呵呵地将自己的工作总结为“一敲二扫三送”,即清早起来敲钟叫大家起床,打扫卫生烧茶等大家上班,然后到各个单位、办公室送文件。下帐的时候,他也早早起来喂马,到了目的地,又主动给大家卸马鞍,每件事都做得认认真真。

  后来彭措旺扎调到玉树州上工作,单位给他配了公车,但他仍然保持着在基层的工作作风,除了下帐,从不用车,上下班也都是步行。有一年州上举办州庆赛马会。“你的车反正空着,就把我和孩子们拉上吧?”妻子对他说。“不行,你们自己去。”他拒绝了妻子,自己坐着车走了。

  在赛马会现场,人们看到几个排列整齐的战士方队走到赛场中央。原来这是彭措旺扎邀请来的、由骑兵连战士和武警官兵组成的升旗手和护旗队,只见马场中央立起了一根约莫六七米长的钢管,大家在比赛前举行了升国旗、唱国歌仪式,紧接着官兵们做了骑术、擒拿等表演。

  那真是促团结、聚民心的一次壮举,当国歌响起来的时候,现场几万人激动不已、热情高涨。“在他的组织、带领下,当地的军民关系非常融洽,老百姓也空前团结。”玉树州原文化局局长、彭措旺扎的老同事、老部下,80岁的代尕老人对那一幕至今印象深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1987年,彭措旺扎在玉树州任分管文化、教育的副州长,他组织创办了玉树州第一个音乐班,并争取到去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青海艺校的培训名额,培养了一批后来在整个藏区甚至国外都有名气的优秀艺术人才。

  彭措旺扎去世后,当地人都自发前去吊唁,民族师范学校的学生也轮流赶去他家寄托哀思,彭措旺扎的遗体运回囊谦县东坝乡时,很多人都赶去送他最后一程。

  受到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东坝家族的第三代人东坝阿宝也逐渐成长为一个热情开朗、独立坚强的汉子。他先后担任县长、州委统战部长、州委副书记、州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2010年,东坝阿宝被授予“全省抗震救灾模范”称号。2017年东坝阿宝退休后,组织上安排他协助负责农牧业生产、社会稳定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工作,东坝阿宝依然兢兢业业、尽职尽责。

  2010年4月14日早上8时20分,时任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的东坝阿宝因高血压等病正在西宁住院,突然接到电话,“玉树地震了!”

  东坝阿宝一把拔掉还在流淌着药水的针管,衣服都没顾上换就发疯似的向外跑去,打了出租车直奔玉树驻宁办事处。

  “不知道情况严不严重?人有没有事?房子有没有塌?”

  一路上,东坝阿宝心里来回琢磨着这些事,直到下车时才发现身上一分钱也没带。他连连向司机道歉,司机说,发生了地震这么大的事儿,你赶快看看去吧,别管车费了。

  到了办事处,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在医院照顾他的亲戚普阳拿着他的衣服赶到了办事处,开会间隙,才将病号服换下来。中午1时左右,他和相关领导一起搭上了开往玉树救灾抢险的飞机,回到玉树。一下飞机,东坝阿宝就和同事们直接进入了玉树军分区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作为玉树州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成员,他分工负责抢险救灾队伍协调调度工作。

  来自全国各兵种、各军区1.5万多人的抢险救援队伍,和来自全国各地137支志愿者队伍、4000多名志愿者的抢险救援目标和任务,都由他来协调调度。哪里的救灾任务最重,哪一支队伍最能攻坚克难,哪里最缺乏物资,他都要精心安排部署,包括救援队伍中,有人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需要撤离,也是他来协调安排。

  没日没夜,马不停蹄。

  那段时间,东坝阿宝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的身体,本来就患有高血压,多日劳累再加上常常忘记吃药,在地震后连续工作了6天6夜后,他晕倒在帐篷里。

  “我当时心想,完了,老阿宝这次要‘交代’了。”东坝阿宝在接受采访时笑着说。

  得知东坝阿宝家也受灾严重,指挥部的同事都催他回去看看。忙碌了三天,他才抽了半小时回了一趟家,大概看了看受灾的亲人、倒塌的房屋,然后对废墟中的家人提出了三个要求:“没有特殊情况不要麻烦救援部队;家里如果还有吃的就不要去街上领取救灾物资;亲戚朋友送来食品一定要分给周围更需要的人们。”

  就在东坝阿宝在抗震救灾一线奋战的同时,妻子卓玛才吉也在自己家里投入了救灾助困的“战斗”。地震发生后将近40天的时间里,卓玛才吉将邻居们安排到自己家院子里的帐篷里,每天为他们做一日三餐,稍有时间,卓玛才吉便推着自行车到处找菜铺,只为了给老人们买点青菜补充点营养。

  在灾后重建难度最大、任务最艰巨的拆迁工作中,东坝阿宝毫不犹豫,率先拆除了自己家的房子,还给群众做工作,“放心吧,党和政府一定会给我们盖更好的房子。”

  一面旗帜引领爱党初心。

  70年,东坝族人始终铭记族训,听党话、跟党走,投身玉树建设发展,致力民族团结进步。家族的耳濡目染、父亲的言传身教,以及亲友的口口相传,都在尼都塔生心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使他从小就以祖辈为榜样,踏着祖辈的脚印前行,延续着家族的传奇。

  [1]  [2]  [3]  下一页
良好家风代代传——尼都塔生及其家族永跟党走故事之一
  【编者的话】 70年风雨如磐,70年无怨无悔。Qhnews.Com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