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评出2014年青海省十大新闻

31.12.2014  11:54
核心提示: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交流会在青海召开  1月16日至17日,中宣部、中央党校、教育部、中国社科院、青海省委在青海西宁联合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交流会。会议强调,要按照中央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交流会在青海召开

  1月16日至17日,中宣部、中央党校、教育部、中国社科院、青海省委在青海西宁联合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交流会。会议强调,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已有工作基础上,以更加自觉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向纵深发展,真正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生态保护第一作为立省之要我省列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1月10日,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正式启动,标志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迈向了新阶段。《青海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于10月29日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正式批复,我省列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历时7年编制的《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式印发实施。青海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青海省湿地资源面积为814.36万公顷,占全国的15.19%。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体会议提出,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线,我们必须把生态保护第一作为立省之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推动重点生态功能区工作重心转移,加快构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生态美好、经济发展、百姓富裕的有机统一。

  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步伐铿锵

  这一年,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正式成立,《青海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方案》、《青海省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青海省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青海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若干重大改革方案和意见,相继出台实施付诸行动,改革以破竹之势在全省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向纵深推进。

  我省进一步确定把生态文明建设、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农牧业科技服务体制改革试点、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绩效管理试点、深化民族地区教育改革、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加强“三基”建设提升执政水平等10个方面改革事项,作为全省改革特色亮点,重点部署,重点推进,重点督办。全省重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司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列入全国试点。

  在下好“改革一盘棋”整体思维的引导下,我省紧扣全面深化改革主线,着眼于增强动力与活力,以打好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从人民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抓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以改革红利不断弥补区位劣势。

  新常态下结构调整发生积极变化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产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

  在全国投资增速明显下滑的形势下,预计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循环经济和新兴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超过70%,高新技术产业、轻工业、装备工业均实现30%以上的增长,其中,轻工业成为“富民强省”的新增长点,前11个月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14.08亿元,同比增长35%。创新驱动在转型升级中发力,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3.89亿元,同比增长46.2%。并且,首届环青海湖(国际)电动汽车挑战赛等升级版会展,搭起我省经济发展新平台。

  同时,全省粮食产量连续七年超过百万吨,旅游业总收入突破200亿元,本土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实现零突破,信息消费超过150亿元。

  共和盆地首次发现大规模可利用干热岩资源

  3月31日,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院宣布:经过近一年的钻孔施工,地勘人员在共和盆地地下2230米处成功钻获温度高达153℃的干热岩。据介绍,这是我国首次发现大规模可利用干热岩资源,是我国在能源领域和地热勘查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也是青海继2009年在全国首次发现陆地可燃冰之后,在能源领域的又一重大发现。

  这次在青藏高原腹地——共和盆地中北部成功钻获的干热岩资源具有埋藏浅、温度高、分布范围广的特点,填补了我国一直没有勘查发现干热岩资源的空白。不仅对我国开展干热岩资源的深入研究、争夺新一轮能源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改变地区能源结构和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中共青海省委十二届六次、七次、八次全体会议在西宁召开

  7月30日至31日,中共青海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在西宁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加强“三基”建设提升执政水平的意见》,安排部署了下半年重点工作。

  11月19日至21日,中共青海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体会议在西宁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青海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实施意见》,部署了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并对做好年内工作作了安排。

  12月26日至28日,中共青海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体会议在西宁召开。省委书记骆惠宁代表省委常委会作2014年工作报告,并就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作了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郝鹏对明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

  多项惠民政策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3月起,我省实施《关于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各级医疗机构的分级诊疗制度。在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基本药物制度、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对口帮扶县级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公立医疗机构“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和分级诊疗制度七个方面实现全覆盖。4月份,我省又出台五项惠民政策,分别是:提高种粮农民补贴标准、新农保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保险补助标准、高龄补贴标准、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标准、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截至2014年7月底,全省有26.69万户95.89万人办理了转户、落户城镇手续,成为“城里人”。历经5年努力,11.3万户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任务如期完成,我省藏区53万游牧民群众实现定居。全省集中打造80个美丽城镇,300个美丽乡村。十项民生实事工程全面完成。

  铁路建设辉煌启幕青海迈入高铁时代

  12月26日,兰新高铁全线通车。12月28日,省委省政府在刚刚投运的西宁火车站举行简单而隆重的仪式,庆祝青海铁路建设史上的三件盛事——西宁至格尔木铁路新关角隧道开通运营、新建兰新高铁西宁站动车组投入运营,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开工建设。

  兰新高铁,自兰州铁路枢纽兰州西站引出,经青海省西宁,甘肃省张掖、酒泉、嘉峪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吐鲁番,引入乌鲁木齐南站,全长1777公里。建设标准为双线电气化国家I级铁路,设计最高运营时速250公里,目前从兰州至乌鲁木齐最快仅需11小时50分。全长32.690公里的西格铁路新关角隧道,位于天峻县和乌兰县境内,设计时速160公里。通车后,列车穿越关角山的时间将由原来2小时缩短为20分钟。格库铁路,它起自青海省格尔木市,至新疆自治区库尔勒市,全长约1213.7公里,设计时速每小时120公里,估算投资总额为376.41亿元,其中青海境内投资估算为146.95亿元,建设工期5年。

  我省与川甘交界地区平安与振兴工程全面启动实施

  7月3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实施我省与川甘交界地区平安与振兴工程工作部署会议,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和省委第54次常委会议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我省与川甘交界地区平安与振兴工程的意见》,对平安与振兴工程的启动实施做出部署。

  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申世”成功 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成立

  经过数年努力,9月18日—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加拿大圣约翰召开的第六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青海格尔木昆仑山地质公园以其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昆仑文化、重要的科普价值博得了与会专家评委的高度评价,被评定为“世界地质公园”。这是我省首个、中国唯一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的世界地质公园,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世界地质公园。

  经文化部批准,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已经成立,目前在着手《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这是我省继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级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格萨尔》史诗为核心的格萨尔文化是藏族民间文化传统的杰出代表,已融入到青海果洛民众的精神血脉,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对格萨尔文化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有利于推动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