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业”并重 格尔木脱贫致富引源头活水
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樊永涛 通讯员 李莎莎 报道)产业扶贫活水来,就业脱贫扬帆起。近年来,海西州格尔木市坚持“两业”并重,充分发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的“造血”功能和管长远、打基础作用,突出产业带动,引入脱贫致富的源头活水。注重就业帮扶,拓宽贫困户自我发展的渠道路径,为实现长效稳定脱贫提供了根本支撑。
在格尔木郭勒木德镇阿拉尔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牧民入股的牲畜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生产、统一销售。从政府扶持、惠民政策助推到自己发力、创业致富,牧民鼓了钱袋子。2017年该牧业合作社销售收入92.8万元,其中75.8万元用于分红。格尔木阿拉尔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祁生发告诉记者:“从2018年我们把牛羊肉统一进行深加工,反季节销售,现在,我们准备把其他没入社的社员想办法引进来,多加入我们合作社,明年把这个分红再提高,让我们的牧户过得越来越好。”
格尔木郭勒木德镇红柳村党支部书记李国善说:“我们合作社未来五年要发展一千亩的枸杞,还有一百座温室大棚,我们给自己定了三个百的目标,让我们村上的老百姓百分之百的加入到我们合作社,让我们的合作社社员百分之百在我们合作社就业,还有我们村上的老百姓社员的这个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百分之百由我们合作社来缴纳,通过我们合作社的发展带动我们村上老百姓共同致富。”近年来,郭勒木德镇红柳村仁达专业合作社在当地名气不小。该合作社在带动村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7种蔬菜通过农业部无公害蔬菜认证,一个注册商标品牌,每天向全市供应4000多斤新鲜蔬菜,初具规模的生猪养殖场,复合型现代观光农业,使红柳村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牧区特色产业发展,近年来,格尔木市大力推进电商扶贫,让更多贫困群众走上“互联网+特色产业”这条致富奔小康新路。目前,格尔木市新建村级电商服务点1个,建成青藏电商工业园、昆仑梦工厂以及格尔木创业孵化基地等电商服务点。实现了“线上线下互动、农户客户直通、增收增智并举”的电商扶贫新格局。
产业扶贫是贫困群众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几年来,格尔木市投资1500万元实施扶贫产业园项目,建立农户和企业双赢机制,按每年10%的比例为贫困村、贫困户分红;为全市42个行政村安排产业发展资金1299.5万元,助力村级发展产业;投资324.78万元为149户507名贫困劳动力实施到户产业项目,着力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有力推进稳定脱贫、长效发展。
产业发展的道路越走越长,就业扶持也是相辅相成。实施就业扶贫,更好地助力精准脱贫。这几年,格尔木市通过集中开展就业服务活动和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做到宣传引导到位、服务对接到位、政策落实到位,为有劳动能力和转移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有转移就业意愿、创业愿望的农村劳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就业服务,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帮助乡镇劳动者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在家门口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力争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致富一家的目标。
郭勒木德镇城北村村民井含启家里有五口人,前几年主要以种植蔬菜为家庭经济来源,收入增长缓慢。从2015年开始打响脱贫攻坚战,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后,井含启一家靠转移就业有了稳定的收入,一步步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现在,井含启是青海盐湖镁业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通过转移就业,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转变。他说:“通过精准扶贫转移就业,我家的生活越过越红火,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要自力更生,把生活过得更美满,让父母安享晚年”。
格尔木市就业局培训管理科熊姣益介绍:“我们在2017年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90人,并且为77名劳动力提供了免费的技能培训,这90个实现转移就业的贫困劳动人员有74个人是在林业管护员的岗位上就业,其余的16个人是通过企业用工、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渠道实现了稳定就业。”
产业发展,为就业提供“活水之源”。郭勒木德镇红柳村村民李光荣既是仁达专业合作社社员,又实现了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李光荣感慨地说:“原来我特别羡慕城里人,每天不管是自己开车,还是坐公交车,按时上下班,现在我也走到这一步了,挺好的。通过上班,我这两年盖了小楼房,买了个小轿车,我打算再过两年到市区好一点的地段买个商品房。”、
目前,格尔木市共组织232名贫困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帮助234名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有劳力和有就业愿望的贫困家庭就业全覆盖。专门面向贫困群众设立林业管护岗位,累计吸纳186名贫困群众实现就业。
两业兴,百姓富。格尔木市从产业和就业两大层面提高贫困户家庭的稳定收入,持续提升贫困户脱贫质量,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如今,27户贫困户自愿申请脱贫,为格尔木市树立了榜样、做出了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