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院里安享幸福生活
青海新闻网讯 这是一次阔别14年的采访。
2004初秋时节,记者曾在当时的乐都县高庙镇长里村进行过为期5天的采访。如今距离记者当年采访长里村已经过去了14年,现在的长里村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2月4日农历立春,嗅着早春的气息,记者驾车一路向东,到了乐都区再向东行驶16公里,便到了与大名鼎鼎的柳湾村紧邻的长里村。
沿村道行驶不过5分钟就到了原来的老村委会旧址,大门两边悬挂的两块牌子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高庙镇长里村老年协会、高庙镇长里村互助幸福院。推开深蓝色的铁门,掀开厚重的花门帘,出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派热闹的景象:只见身穿统一服装的大妈们手里挥舞着绿色的扇子翩翩起舞;扎着深红色领带的大叔们摇头晃脑地拉着乐器,其他桌上也围满了打牌下棋的村民……看到有外人造访,连忙从人群中迎出几个戴着围裙和套袖的人,一番自我介绍,原来他们是老年协会也是幸福院的负责人徐冬梅、徐尚来、郭秀兰……
“择日不如撞日,今天正是我们为老年人供餐的日子,你还真有口福。”循着香味,记者来到了厨房,随着“滋啦啦”一声声响起,油锅里泛起一个个金灿灿的油饼,大铁锅里方寸宽的酸菜、手指厚的肉片和长长的粉条炖在一起,茶壶里奶茶的香气弥散开来……紧张忙碌之后,酸菜粉条、甘蓝炒辣椒、土豆丝陆续端上桌,我代表工作人员敬诸位老人一杯: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健康长寿!”伴随着协会副会长、幸福院院长徐尚来的祝福,围坐在餐桌周围的老人们纷纷端起奶茶相互举杯庆贺。
“立春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按照农村人的说法,立春一到,意味着春天就要到了。我们选择今天让老人们聚餐,就是想讨个好彩头。”曾担任过村主任的徐尚来,毕竟是见过些世面的人,说起话来头头是道。
这时正在聚餐的老年人和工作人员已有许多人认出了记者。接下来,不用记者多问,大家主动打开了话匣子。
“你没来的时候大了,这些年我们这里发生的变化,是我们做梦都想不到的。”“这么多年我们的村干部们实话把苦吃下了,也把好生活给我们带着来了。”“整个高庙镇除了镇上的养老院,就数我们长里村的幸福院上规模了。”自信、自豪充溢在每一个人的心间。
“以前村里的老人没地方去,闲下来就坐在村口的小卖部门口,汽车一过扬起好大的尘土,老人们都称自己是‘吸尘器’。”长里村共有346户人家, 1400多口人, 60岁到80岁以上的老人有401人,而这些老人的子女要么在外地上班,要么在外地打工,几乎家家都只剩下老两口或一个老人。如何让老年人安度晚年,成了村两委班子考虑的头等大事。
2016年6月长里村成立了老年协会,同年9月在乐都区首创了幸福院,经过改造占地700平方米的旧村委会成了老人们的第二个家,80岁以上的老人、73周岁的孤寡老人、65岁以上困难家庭的老人,总计60名老年人成为被服务对象,幸福院每个月为老年人提供3次集中供餐,以及量血压、理发等服务。
要说幸福院刚起步那时间还真是挺艰难的,而最令大家感动的是在困难时刻,在村中有着14年历史的中老年健身队的全体成员主动站了出来,作为志愿者,这33名成员分成9人一组义务为老年人炒菜、做饭,菜不够了大家轮流从自家地里拔上些,油不够了主动从自家提上些,碗不够了主动从家里拿上些。对那些不能参加聚餐的老年人,他们主动上门帮助打扫卫生、做饭。村乐队的10名成员也义务为老年人演奏乐器。
2017年6月,幸福院迎来了属于全体人员集体记忆的幸福时刻:在乐都区民政局、高庙镇政府和长里村两委的支持下,幸福院升级改造项目破土动工。
仅仅用时26天,院长徐尚来带领工人从打地坪、房屋翻新到置办床板、桌椅、电视、冰箱、消毒柜……如今的幸福院,宽敞明亮,办公用房、休息室、洗澡间、厨房等一应俱全。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幸福院的工作终于走上了正轨。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老会长、老顾问的庞秀英今年已是78岁高龄了,老人的儿孙辈都在外面工作,村里就剩下她和83岁的老伴徐国礼,虽然腿脚有些不便,但她可是幸福院里的热心人,关门上锁,检查卫生样样不落。
在照顾老年人的同时,幸福院还主动将贫困户作为帮扶对象。二队65岁的特困户徐玉才长年患病, 61岁的妻子李英芳长年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家中年近40岁的儿子至今说不上媳妇,大家主动上门为一家人提供服务,人心换人心,如今李英芳每周3次坐着轮椅来参加聚餐;一队69岁的李元秀智力有残疾,老伴去世后,儿媳撇下智力有残疾的儿子,撂下孙子不知去向,幸福院的人同样记挂着这一家3代,将他们吸纳进幸福院。
政府投资、社会捐助、个人赞助的幸福院不仅仅让在村里生活的老人安心,更让在外工作的子女放心。小小的幸福院,聚集了人气,更凝聚了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