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幼童大量吞食成人药儿童意外伤害引关注

22.07.2015  20:36

◆ 张筱琳

事件回放

7月初,微信朋友圈发出了这样一条消息:宁夏的一个2岁孩子,因误食30颗大人的药物,导致药物中毒,肝肾功能严重受损,宁夏当地医院建议转到上海医治。父母随即带着孩子搭乘飞机赶到上海,寻求救助。

辗转中,他们慕名找到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脏风湿科徐虹教授,得以提前把孩子的病史告知急诊科和重症监护室,给医生们提供了准备时间,为孩子换取了救治时间。当晚,重症留观室张震宇医生、住院总医师章淼滢和肾脏风湿科值班医生刘海梅通宵达旦地医治孩子,顺利为他做上血液透析。次日,经急诊科主任陆国平教授的治疗后,孩子终于化险为夷。

后续跟踪

孩子父亲:当时我们心急如焚,苦于不了解应该去哪儿治,后来听说上海复旦儿科医院肾脏科和急救科非常权威,于是连夜赶到医院。

刘海梅医生:当地医生处理得比较及时,采取了催吐导泻等前期处理,让毒素不再进一步吸收。

张震宇医生:患儿属于药物性的肾脏中毒,我呼叫他不醒,给他很重的疼痛刺激才有反应,但醒一会马上又昏睡。我给他做了深静脉穿刺和置管,为血液净化做准备。

章淼滢医生:孩子送进来时已经是凌晨2点多了,直接被送到PICU(儿科重症监护室),很快顺利做上血液透析。越早做血透,他的毒素排得越快,预后也就更好。

面对儿童意外伤害,如何做防范?

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事件对人体所造成的肉体和精神上的伤害,原因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各种因素,是儿童致伤、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5岁是高发年龄,是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原因包括交通事故、溺水、火灾与烧烫伤、中毒、窒息等。

儿童对生活缺乏经验,对于一些危险的事情并不能自行判断。有些在大人看来是显而易见的危险,小孩却不能意识到,出于好奇心,容易发生烫伤、中毒、坠楼等情况。对于孩子可能面临的危险,如果家长能提前做好预计,做好防护措施,或许就可以避免意外。

■ 药物中毒

据一项儿童事故调查数据显示:在儿童误吞药片的事故中,最常见的是吃了祖辈的药片,因为大多数老年人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药片。因此,家中的药品一定要放到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以防孩子因好奇心误服。

■ 小儿烫伤

几乎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发生烫伤事件。家中要将危险物品如打火机、热水壶、火源等放到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

■ 吞入异物

吞食异物的孩子非常多,从8个月到10多岁都有,但是2-7岁的孩子最多,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各种物品都非常好奇,喜欢用嘴去探究奥秘。作为家长,要收好小物件,特别是尖锐的物品,减少孩子吞食异物的机会。

■ 迟发性溺水

孩子在玩水时,大人应该严加看护。迟发性溺水是指人在吸入水之后经过一段时间才发生,这个时候会存在肺水肿的情况。孩子一旦出现呛水、缺氧等溺水情况,应立即拍打背部,让水及时排出,情况紧急要立即送医。之后也要紧密观察,以免肺部的水没有完全排除,让孩子面临“二次溺水”的威胁。

信息对称,快速建立分诊制度

除了家长要加强看护孩子,医院的急救措施、医生的诊断也至关重要。急诊科是医院危重病人的首诊聚集地,半夜挂急诊的往往是重症病人,当然也夹杂了不少病情并不严重却焦急紧张的人们。

正值暑假期间,儿科医院的急诊量剧增,很多是坠落伤、车祸外伤等意外伤的患儿。医院搭建了全国急诊救治网络,使得各地医院了解哪些病症可以得到更好的救治,方便全国各地的患儿转诊。儿科医院的急诊科作为全国重症医学重点学科,通过急诊预检和绿色通道,对重症病人进行快速分诊、优先医治。值得一提的是,医生之间的信息对称对医治病人来说有极大的帮助。如果医生能预先掌握病情,比如外地的医生事先与上海的医院联系,告知病人的情况,这就有利于接诊的医生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