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佛联合治理跨界河流 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取消省级挂牌督办,转由两市分别挂牌推进
◆本报记者钟奇振 通讯员陈昊
记者近日从广东省环保厅获悉,广佛交界区域水环境整治问题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取消省级挂牌,转为由广州、佛山两市分别挂牌继续推进。
交界区域水质反弹,连续两年被广东省挂牌督办
广州和佛山两市自古以来共饮一江水。
2010年广州亚运会过后,广佛交界区域水质的污染反弹,河涌复黑复臭,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2013年,广佛跨界区域12条主要河流、河涌22个断面中,59.1%(13个)劣于Ⅴ类,按水环境功能区划评价,81.8%(18个)的断面未达标。
“广佛跨界区域水污染整治是全省水污染防治的标尺。”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对广佛跨界区域水污染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实施跨行政区域联合整治。
2013年,广佛交界区域水环境问题被列入省环保厅、监察厅联合挂牌督办的十大重点环境问题名单。一年后,由于未完成挂牌督办要求的整治任务,又再次上榜2014年省级挂牌督办名单。
2014年7月31日,广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加强广佛跨界河流、深莞茅洲河、汕揭练江、湛茂小东江污染整治的决议》,把督办广佛跨界河流污染工作,作为省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督促解决广佛交界区域水环境问题,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连续两年召开省政府广佛跨界区域水污染整治工作现场会,并对广佛两市进行约谈。省环保厅等部门也加大协调、督办力度,制定整治方案,组织交叉执法,协调跨界问题,推动联防联控。
针对污染原因分别施策
“重污染和低端落后产业众多,生活污水处理率严重偏低,区域内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环境违法行为较为突出,畜禽养殖和面源污染严重。”广东省环保厅厅长李清指出了广佛跨界水污染原因。针对这些问题,两市对症下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广州市出台了《广州市流溪河流域保护条例》,明确2020年前流溪河流域实现交接断面优于或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等治理目标及相关法律责任,目前流域内已停业搬迁企业400多家。对跨界区域16条河涌实行“一涌一策”,开展111个河涌建设项目。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58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强化执法监管,共向公安机关移交涉重金属排放违法案件26宗。全面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已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
佛山全面实施环保“一岗双责”责任制,对小作坊、企业聚集的村级工业区,推行“一村一策”环境整治。狠抓工程治污,广佛交界区域河涌整治完成投资19.5亿元,建成污水处理厂25家,污水处理能力达128万吨/天,完成配套主干管网建设843公里。建立“环境大监管”体系,设立“环保警察”模式,2014年立案处理企业1747家,罚款金额达5400万元。
联防联治改善河涌水质
要彻底治理好广佛跨界的16条河涌,广佛之间的协调合作尤其重要。
在广佛同城化暨广佛跨界河涌整治联席会议上,佛山市市长鲁毅说:“广佛同城化不仅仅要推进交通、产业方面的同城化,还要强化生活、生态方面的同城化。”
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建华也建议,要将广佛跨界河涌整治工作纳入广佛同城化联席会议的重要内容,不仅要问效,而且要问责。两市需要在政府、部门、“河长”3个层面进行充分对接。
据介绍,广州、佛山两市把跨界区域水污染整治作为广佛同城的重要内容,依托广佛同城联席会议平台,确定了属地管理结合联防联治的机制,签订了同城化建设环境保护合作协议,建立了联席会议、联合调查处置、信息互通、重大项目联审和水质联合监测等多项工作制度。
两市的区、镇、街层层建立“河长”制、“段长”制、“涌长”制,建立工作对接机制,开展综合整治。广州市荔湾区、佛山市南海区水务部门还就跨界的6条河涌整治统一标准,对同一条河涌,由同一单位统一设计,按属地建设内容分担投资;对不同河涌,共同协商统一治理要求和建设标准。
今年6月,广东省环保厅发文取消了广佛跨界污染问题的省级挂牌。但是,省环保厅也指出,广州河涌水质仍未得到彻底改观,跨界区域转型升级形势严峻,特别是白云区镇村级污染问题突出。佛山河涌沿线截污工程滞后于污水处理厂建设,村级工业园区众多。2015年起,广佛跨界污染问题转为由广州、佛山两市分别挂牌继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