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刊】建设国家公园省不断夯实绿色发展根基

05.03.2019  08:59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爷爷,格拉丹东在哪里?”

  “哦,让我想想,它在青海……”

  去年,一部名为《源出青海》的宣传短片在各大网站发布。短片从蓝天、雪山、草地相间的长江源头开始,两个藏族小孩在河边打水时,不小心将一只写有“格拉丹东”的小碗滑落河水中。于是,这只小碗顺流而下,一路向东,经过了四川、湖北、安徽直至上海的入海口。一位老人带着两个小孩在海边玩耍,捡到了这只小碗,于是,格拉丹东作为长江之源的意蕴不言而喻。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攻坚之年,也是国家公园省建设的启动之年。这一年,青海提出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这是青海融入国家战略,放眼国际视野,打造自身金字招牌,不断夯实绿色发展根基的重要一招。 

俯瞰澜沧江源头。

   国家公园省建设开启青海生态保护新纪元

  今年全省两会期间,当《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启动国家公园省建设”之后,会场内外,街头巷尾人们都在猜想青海建设国家公园省的未来和可能。

  此时,作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的李晓南认为,国家公园省的建设是青海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新时代生态保护工作的总抓手,开启了青海生态保护的新纪元,必将对青海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事实上,国家公园省建设源于深入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党的十九大精神和青海深化“三个最大”省情认识的结合。

  自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之后,青海深入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2017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作为生态大省,青海正在全力推进三江源、祁连山两个获批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青海应当有所作为。

  于是,总结推广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成果,青海与国家林草局共同开展国家公园省建设,编制《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总体方案》,统筹布局和探索建设具有高原特色的国家公园集群。这将进一步整合自然保护地类型,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确保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系统性、完整性保护,并在全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在大保护前提下建设国家公园省

  黄石公园、科罗拉多大峡谷……这些耳熟能详的国家公园不仅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系统,而且成为了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对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提出了具体要求。《总体方案》明确指出,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随后,人们对“国家公园就是旅游开发的大公园”的片面认识得以扭转。人们逐渐认识到,新时代的国家公园建设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在大保护前提下建设的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是国家公园建设的主旋律,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化。

  据媒体报道,目前国务院批复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有10家。这其中,青海就拥有三江源、祁连山两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而三江源国家公园更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此外,青海目前拥有以自然保护为目标的保护地139处,其中自然保护区11处,总面积21.78万平方公里。同时,还设有风景名胜区19处、地质公园9处、森林公园18处、湿地公园19处、沙漠公园12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4处、国际和国家重要湿地20处、水利风景名胜区17处,扣除重叠面积后的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5%左右。不难预见,以生态保护为主旋律的国家公园省建设,将为这些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国家公园省建设是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总抓手

  自2005年以来,我省先后启动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一期工程、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二期工程,河湟地区、柴达木地区区域性生态保护工程也有序开展,逐步形成了全省五大生态板块系统保护的新格局。同时,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专项工程顺利实施。此次提出启动国家公园省建设,就是改变过去“九龙治水”的局面,打破过去单一的、区域化的、碎片化的保护模式,通过国家公园省建设这个总的抓手,以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为基础,整合各类自然保护区资源,让青海成为中国的国家公园,实现生态环境的大保护。

  “国家公园省的建设依托青海现有的五大生态板块,却又不拘泥于五大板块,是按照生态的基本空间布局,以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生态观,开展的生态大保护、大投入、大推进和大作为,是青海未来开展生态保护工作的一个大规划。”李晓南解释道。建设国家公园省,青海已经作出了积极探索。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过程中,我省坚持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绿色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统筹推进,大胆推进生态保护制度创新实践,确立了依法、绿色、全民、智慧、和谐、科学、开放、文化、质量建园理念,逐步形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规划、政策、制度、标准、生态保护、机构运行、人力资源、多元投入、科技支撑、监测评估考核、项目、宣传教育、公众参与、合作交流、社区共管15个体系,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被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范围内通报表扬。

  其中,我省将生态保护与精准脱贫相结合,创新建立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全面实现园区“一户一岗”,共安排17211户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户均年收入增加21600元,并为生态管护员统一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同时,稳定草原承包经营基本经济制度,园区牧民草原承包经营权不变,探索将草场承包经营逐步转向特许经营,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鼓励支持牧民以投资入股、合作劳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家庭宾馆、旅行社、牧家乐、民族文化演艺、交通保障、餐饮服务等经营项目。引导扶持牧民从事公园生态体验、环境教育服务、生态保护工程劳务、生态监测等工作,使当地居民在参与生态保护、公园管理中获得稳定长效收益。此外,在去冬今春玉树发生的雪灾中,生态管护员制度再次发挥了作用。生态管护员制度施行后,农牧民可以拿出这部分收入购买饲草互助自救,同时,管护员自身也在抗灾救灾中发挥了重要力量,这也是此次雪灾并未造成巨大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国家公园省的建设中,要率先研究国家公园省建设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比如建立完善年公报制度、举办国家公园论坛等。

  2019年1月,我省乃至我国首个《国家公园公报》——《三江源国家公报(2018)》正式对外发布。公报分三大板块、十个部分,以汉、藏、英三种文字发布,分别阐述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重要意义和发布公报的重要性,围绕体制试点总体进展、管理体制、生态保护、制度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外合作交流、支撑体系建设、愿景展望八个方面分别总结了开展的主要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形成的经验。公报这一软性“生态产品”发布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随后,我省正在全力筹备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启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