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幸福西宁 倾心!规划中预见了更美家园

25.02.2016  08:58

  青海新闻网讯 2015年5月22日,西宁市委书记王晓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专题会议上强调,规划是城市的灵魂,要用心感悟城市,在规划中注重解决好民生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城市竞争力和创新发展层面的事情。

  “城市是文化和感情的记忆载体。要坚持‘人与自然、现代与传统、艺术与技术、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着力抓好规划、建设、管理三大关键环节,把西宁建设成为‘品位好、品质好、品评好’的城市。”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委会对西宁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又提出了新要求、新标准。

  回望2015,海绵城市、生态城市、城市管廊等一连串关于城市规划的新词高频次地出现,并正一件一件地从蓝图变为现实,不仅让西宁城市变得更加美好,更增添了西宁人民对自己城市的由衷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无比憧憬。

  应该说,创新、亮点、特色、品质、实效,是2015年西宁规划工作的关键词。这一年,我市更加重视规划的前瞻性、整体性和统一性,更加重视规划、建设、管理与城市发展、社会需求的协调,更加重视城市规划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更加重视城市特色和个性,更加重视细梢末节的百姓感受……城市各层次规划编制工作密集而扎实,为幸福西宁填充了实实在在的内容。

  蓝图中看到更美西宁

  2015年,我市规划建设工作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抓重点、显亮点、求特色、提品质,城市各层次规划编制工作成绩斐然。

  【总规】从解决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完成了《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修改工作,12月15日国务院已审批通过。

  【控规】编制完成了覆盖全市126.9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汇编》,为城市各片区发展建设提供有力的指导和管理依据。

  【重点片区规划】深化完成了苦水沟、香水泉、北城墙、西路军纪念公园等7项重点片区和地块规划。

  【专项规划】编制了绿道系统、生态红线、应急避难、地下综合管廊等、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等专项规划,形成了一批高标准、高水平的规划成果,积极促进了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城市设计】编制完成了《西宁城市建筑风貌导则》,对下一步西宁城市色彩、建筑立面、第五立面等进行指导,并对容积率等技术指标加以控制。

  “外环内网”攻坚克难

  畅通西宁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城市道路“外环内网”建设包含94项、总投资537亿元,涉及规划建设部门的项目56项、总投资305亿元,2015年已开工建设14项,2016年计划开工建设22项。一是三月初复工建设湟水路高架、世行贷款3条、西关大街及周边道路、报社桥、建国南路一期、互助路大修二期等。二是上半年开工建设火车站立交、昆仑桥拓宽、门源片区道路、师大新校区周边、凤凰山路南山隧道、植物园隧道,五四西路(府汉路-四号路)、两条连接线、昆仑大道西延段等14项。下半年开工建设南北高速下线口渠化、五一路口渠化、北山片区四条道路,互助路过街天桥、青藏花园过街通道等8项。

  海绵城市西宁深呼吸

  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实现城镇化和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按照生态城市建设的要求,编制完成了《西宁市海绵城市建设设计导则》,进一步确定发展方向,近期将结合城市道路建设,对南川西路南延段、泉湾路、学院路、五四西路等道路进行海绵城市技术的结合和实践。并做好2016年的国家试点城市申报工作。

  “十三五”规划长远谋划

  从城市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下,紧盯制约发展瓶颈,抓准关键环节,科学谋划、统筹设计,研究提出一批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认真开展《西宁市拓展城市空间发展研究》、《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研究》、《以构建东部城市群为目标,推动西宁、海东规划建设一体化研究》等重点研究课题和专项规划工作,为下一步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思路和依据。

  留下西宁历史文化脉络

  在规划编制研究方面,一是围绕空间重构,强化片区规划统筹。加快推进大南川一体化发展、进一步优化西川生态系统、着力打造全省绿色发展引领区和外向型产业出口基地、着力打造世界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二是立足保护提升,彰显历史文化脉络,加快编制《文化街以北片区改造规划》、《西宁历史文化古街区建设规划》。三是坚持地域时代民族风格,加快《西宁城市建筑风貌导则》、《苦水沟景观改造规划》、《解放渠综合利用改造规划》的编制,着力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四是强化前期研究和项目储备,加快《轨道交通站点及周边区域开发改造规划》、《体育休闲设施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研究编制。

  综合管廊解决地下问题

  编制完成了《西宁城区地下综合管廊规划方案》规划在“十三五”期间拟计划建设综合管廊长约110公里。

  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包括市中心城区、多巴新城、甘河工业园区,湟中县、大通县和湟源县城区,全市域主线长约227公里、支线长约312公里、缆线长约85公里,合计总长度624公里,分为2015年、2016至2020年、2021至2030年三个阶段建设实施。综合管廊一期工程涉及师大新校区、门源路、西川、南川、多巴新城、海湖新区、城东区等7个片区19条道路,管廊建设长度约45公里、投资44亿元。

  轻骑慢跑在400公里绿道

  按照“区域留绿道、城郊串绿道、老城连绿道、新区建绿道”的思路,利用三年时间完成以城市水系、山脉和自然人文景点为依托,连接中心城区和三县的绿道生态网络400公里。2016年进一步完善已建成绿道的标识标牌、自行车租赁系统等相关配套设施和绿道管理运营机制,构建城市自行车通行系统,逐步实现滨河绿道与城市道路自行车系统结合,实现中心城区绿道系统与城市外围郊野公园及湟中、大通县的连接,全长约150公里。2017年实现中心城区绿道系统与湟源县城的连接,建设完成县城与中心城区和主要景点连接的绿道建设,全长100公里。

  也让农村变得美丽温情

  按照建成一批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环境美的高原美丽宜居乡村工作目标,指导完成了大通县桦林庄村、菜子口村等12个、湟中县盘道村、河湾村等8个“高原美丽乡村”规划编制、论证和技术审查等工作。完成8900户奖励性住房建设和3600户农村困难危房改造建设任务,投资7.4亿元完成73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并顺利通过省市验收。

  2016年,计划投资约6亿元,建设农村奖励性住房6500户,实施困难群众危旧房1500户(其中大通、湟中、湟源各500户)。全年完成74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其中大通29个村、湟中34个村、湟源11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