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技术引进科技引领青海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

14.11.2014  10:40

  地处三江之源的青海省,在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的伟大实践中,通过多年的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初步探索总结出一批适宜不同类型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技术模式,建立了生态畜牧业生产基地、退化生态系统修复和移民安置区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等多个示范基地,培养了一大批本土科研人员。

  有效支撑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目标,“十二五”期间,省科技厅按照“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的战略部署,围绕三江源区、青海湖流域、祁连山地区、柴达木地区、湟水河流域五大区域,先后争取国家科技项目10项,获国家资助经费17400万元;安排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5项,总经费24991万元,资助经费3071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力支撑并带动了全省的生态保护与建设,使项目实施区的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却肩负着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历史重任。对此,省科技厅先后在三江源地区开展了生态系统演替机理、退化土地修复治理、生态环境监测、畜牧业优化升级等关键技术的攻关、集成和示范。通过7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以及2个省级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目前已成功研发出不同类型退化草地恢复治理技术模式,筛选并繁育出年产34万公斤的适宜栽培草种,每年可满足40万亩退化草地治理、人工种草的商品种供应;同时还形成全国最大的有机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每年生产有机肥1445吨、有机肉系列1210吨,有机奶制品560吨。

  针对祁连山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省科技厅积极衔接国家实施祁连山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技术集成试验示范研究》,在祁连山开展了天然草地生态系统修复、小流域综合生态治理、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等研究。目前,该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筛选出退化草地生态适宜草种6个,建立天然草地保护与退化草地生态修复试验示范区3000公顷,并提出祁连山区天然草地保护与利用技术模式及退化草地修复技术集成模式。

  针对湟水河流域水土流失和水污染严重等问题,省科技厅一方面与省环境保护厅协作,依托乐都区污水处理厂实施《湟水流域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应用及示范研究》项目,开展湟水河流域人工湿地类型、结构、植物筛选机运行管理等适宜性研究,日处理生活污水500立方米,为解决我省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另一方面,引进西南科技大学污水处理关键技术,在我省最大的牛羊屠宰场进行《牛羊屠宰废水低成本生态处理中试研究》,从而彻底解决了屠宰场污水排放不达标的老问题。(贾明)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