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注入不竭力量 ——可可西里申遗成功启示录
沱沱河辫状水系。资料图片
2017年7月7日,可可西里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
青海可可西里成功申遗,成为我国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湖泊数量最多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填补了我省世界遗产空白。
这历史性的一刻,将永远留存于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史中。意味着可可西里生态保护站在了新起点上,成为全世界聚焦的目标,成为全世界的关注点。
沸腾、鼓舞、雀跃、激动,对于人们得知这一重大新闻所冲击出的心理变化犹显不足。
可可西里的成功,绝非偶然,绝非幸运。
为这片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奉献过、奔走呼喊过的人们深深明了,可可西里的惟一性、独特性、生物系统性、脆弱性使之必须属于世界自然遗产。它,属于世界,亟须全球的呵护珍惜。
毫无疑问,可可西里申遗成功,不仅是青海省委、省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迈出的实质性一步,更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建设生态文明向世界承诺的具体实践。
它犹如一剂“强心剂”,为青海向生态强省、生态大省注入了不竭力量。
喜悦过后,申遗成功唤起了人们对保护可可西里的更深层次思索……
申请世界自然遗产地,是对历史的反思、对自然的敬畏
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可以用“青海感冒,全球打喷嚏”形象形容。
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境内河流众多,水量充沛,落差集中。集水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78条,水资源总量629亿立方米。是全国乃至亚洲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气候敏感区,对世界气候变化的研究作用不言而喻。
目前,中国境内有47处世界文化(自然)遗址和自然景观。素有“中华水塔”之誉的青海,却没有一处入列。而可可西里至今还保存着完整的藏羚羊的迁徙,藏羚羊是青藏高原特有的濒危大型哺乳动物之一,这些都满足世界自然遗产标准。
可可西里无人区,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时任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委副书记的索南达杰,曾12次率队由昆仑山口进入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可可西里无人区腹地。1994年1月18日,在押送18名偷猎者和缴获车队途中,40岁的索南达杰被盗猎者残忍地射杀在可可西里摄氏零下40度的雪地里。
为保护藏羚羊,省政府于1995年建立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1997年底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
这是我国目前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被誉为高原野生动物基因库,也是我国第一个为保护藏羚羊而设置的自然保护区。
决策部门逐渐意识到可可西里的稀缺重要性,之后的几十年间,从建立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到成立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再到成为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守护可可西里这片净土,从民间环保人士的自觉坚守,上升为省级层面、国家级层面的生态重任。
如今,可可西里藏羚羊数量约为六万只,野牦牛达上万只,雪豹、棕熊等珍稀野生动物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
万山丛林静静守护着位于可可西里的索南达杰纪念碑,23年后的今天,在巡山队员的捍卫中,可可西里再也没有杀戮,那里是一片安宁和谐的森林王国。
可可西里申遗成功,是全世界、全中国对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充分肯定
青海生态环境容不得一点破坏,这是使命,也是义务。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2016年3月10日,习近平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总书记曾关心地询问青海保护生态环境、推进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情况。
“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保护好三江源”、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总书记的一句句殷切嘱托,化为青海大地为生态文明干事创业的实践力量,化为青海儿女自觉守护绿色家园的坚定信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做好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确立了顶层设计、战略方向。
2016年4月,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被纳入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区行使统一管辖。
取消对三江源地区GDP考核,设立“生态红线”,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加大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力度……一项项顶层设计,无不凸现着青海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迈进的勇气和信心,无不集结着党中央、国务院对高原青海的热切关怀和期望。
青海“生态之窗”的巨大屏幕前,成群结队的藏羚羊在可可西里腹地尽情奔跑。通过摇杆,可实现对监测地区的远近即时切换和多点切换,对三江源生态保护区野生动物智能检测、分析、跟踪和预警。
如今,三江源地区观测点位已建设14个。
这是省环境保护厅启动的三江源等重点生态功能区远程视频观测系统。连线系统使用200万像素高清、星光级长光程重载云台摄像机,是目前长焦镜头最为成熟的应用,观测距离从5千米、10千米到15千米,夜晚最远距离实现3千米。还可实现绊线入侵、区域入侵、徘徊检测、快速移动、智能跟踪等智能分析功能。
与此同时,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加大对可可西里的巡查力度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了破坏生态和盗猎的违法行为,不法分子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和教训。
可以说,近年来,各级政府对三江源包括可可西里的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保护成效显而易见。
保护环境是对全人类的贡献,历经多年不懈努力,人们保护环境和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亦在不断提高,保护难度逐步减小,公众对青海环境保护的认识达成共识。
“可可西里提名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地过程中,国外专家普遍认为,中国成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并将可可西里申请世界自然遗产地之举,使中国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迈出了实质性一步,标志着国家的强大,国家实力的提升,树立了大国形象。”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赫万成表示。
如今,走向世界的可可西里,将唤起更多人关心和参与到生态文明保护中来。
可可西里申遗成功,是青海从上到下多方努力的必然成果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为进一步深化对可可西里的保护,唤起更多人关心和参与。2014年,青海省正式启动藏羚羊栖息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工作。
2014年10月15日,青海省政府召开了申遗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正式启动青海省可可西里申报世界遗产工作。根据申报地周边交通、输油气管道、输电及通讯线路、建筑设施以及可可西里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各保护站内建筑现状,青海省确定了整治内容,提出了工作方案。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领导的重视下,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环境保护厅、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等部门组织配合,并成立了由省内外20多名专家组成的申遗工作专家队伍。在前期准备工作中,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以及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做了大量工作。
此外,我省先后投入资金8000万元人民币,开展了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环境综合整治和保护管理设施建设,提升了昆仑山口、不冻泉、五道梁等服务区和五大保护站点周边的环境。
2016年,地方性法规《青海省可可西里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施行。
2016年,IUCN专家对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进行了实地考察评估。
2016年,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函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青海可可西里”作为2017年自然遗产项目。
……
“可可西里申遗必须成功!”经过近3年的多方准备,可可西里,被正式写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中……
无疑,可可西里申遗成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在国际社会的一次新展示,是我省“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份新“答卷”,在我省世界自然遗产建设史上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
正在波兰参加会议的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李晓南坦言,此次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对我省申报的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项目深入研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广泛的认可,最终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表决通过后,许多国家代表团主动到中国代表团致以祝贺。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则认为,可可西里是青藏高原的代表,其主要体现青藏高原隆升阶段保存较好的一个平面,形成了冰川、河流等壮美景观,并且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栖息地,数以万计的藏羚羊迁徙是世界罕见现象。
可可西里申遗成功,是进一步深化保护的过程
“可可西里生态环境破坏容易恢复难,不能成为旅游开发区,也绝不容搞任何形式的开发活动。只有保护再保护,绝不能开发。”赫万成斩钉截铁地说。
保护生态是为了解决“明天”的问题,而开发是为了解决“今天”的问题。诚然,申遗不是最终目的,保护才是最好的发展。申遗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
为了直观展现可可西里生态价值的重要性,赫万成以“一棵树的价值”生动举例。
“印度生物专家研究表明,砍伐一棵树制成纸浆、贺卡的经济价值为125美元。但对其生态价值进行估算,50年间可类提供氧气、增加土壤肥力、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的生态价值为19.65万美元。此外,一种植物的消失会影响三到五类野生动物的生存问题,一个物种的消失则会对20到30个物种生存带来困难。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强有力地措施保护环境,将为子孙后代带来无法想象的遗憾,他们将遭受破坏环境带来的巨大代价。”
的确,保护生态是长远大计,关乎人类生存。申遗成功,对可可西里的保护仅是一个开端。
生态保护没有休止符,更加积极有效地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及青海生态文明建设,这亦是对可可西里更好的保护。
可可西里申遗成功,是青海向生态强省迈进的具体抓手,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它是一个新起点,各级政府、各部门单位及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卯足劲干到底”,以“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为指引,把“四个转变”落实到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保护各项工作,将遗产地保护作为我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新突破和“绿色崛起”新形象,将可可西里遗产地的精神实质、自然风貌、绿色形象展示给世人。
为可可西里申遗作出贡献的人们致谢,为青海生态文明征程一次又一次的新契机欢呼,为可可西里方兴未艾的生态保护感知欣慰……(张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