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佘太君”邓玉芬:为抗战接连失去亲人

16.07.2015  14:56

  连日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主题展览无声诉说着仁人志士们谱写的壮美故事,彰显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一位带着孩子来参观的北京市民说,这个展览是一部最好的教科书。我们的孩子不应忘记这段全部由事实和烈士鲜血写成的历史。

  当代佘太君

  在抗战纪念馆,邓玉芬的感人形象在观众特别是北京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邓玉芬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北京女性,她1891年出生于北京市密云县水泉峪村,后嫁到密云县张家坟村,一生务农。

  为抗战接连失去亲人后,邓玉芬的家成为八路军和伤员的经常性住所,她把战士们当成了自己的亲儿子,为他们烧水做饭、缝补衣服,为伤员喂汤喂药。战士们都知道在密云的猪头岭有一个家,家里有一位坚毅、善良的邓妈妈。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邓玉芬舍家纾困,先后献出了丈夫和儿子共7位亲人,被当地人民誉为“当代的佘太君”。

  抗日知识分子的身影

  1936年,日军进驻华北,北平的国立大学开始筹划南迁。时任清华大学物理系系主任的叶企孙却带领他的弟子们毅然投身到抗日洪流之中。

  为了支持敌后军工事业的发展,叶企孙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购买了制备雷管所需的化学原料铜壳、铂丝和控制爆炸用的电动起爆器等各种材料,并冒着极大危险帮忙把这些军需材料运到冀中抗日根据地。他还积极动员自己的学生支持根据地军工建设,熊大缜、汪德熙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汪德熙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中国核科学的奠基者。

  在叶企孙的大力支援下,熊大缜、汪德熙等很快便成为冀中抗日根据地军工事业的中间人才,熊大缜成功地解决了黑火药威力小的问题,并深得吕正操同志的器重,全面负责冀中抗日根据地的物资工作;汪德熙则成功克服了炸弹的稳定性问题,并试验成功。

  以叶企孙、熊大缜、汪德熙师生为代表的中国科技精英在国家有难、民族危亡之际,以自己的行动彰显了中国知识分子深厚的爱国情怀。

  “史诗之战

  作为《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主题展览的重要一幕,百团大战展览前总是吸引着无数参观者久久驻足。

  1940年,为粉碎日本侵略者的“囚笼政策”,克服国民党妥协投降的危险,八路军总部决心向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大规模进攻战役。

  8月20日,八路军对日军的进攻作战开始。按八路军总部原来规定,参战兵力不少于22个团。但战役发起后,由于八路军广大指战员和抗日根据地民众痛恨日军的“囚笼政策”,参加破击战的积极性非常高,因此各部投入了大量兵力,计晋察冀军区39个团、第129师(含决死队第1、第3纵队等)45个团及总部1个团、第120师(含决死队第2、第4纵队等)20个团,共105个团20余万人,还有许多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参加作战。

  史学界公认,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略性的进攻战役,堪称抗日战争中的“史诗之战”。在这次战役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敌后抗日军民,齐心协力,前仆后继,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记者 董城)

我省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Qhnews.Com
我省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7月14日至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