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环保战士守护市民蓝天
青海新闻网讯 仰首是蓝天,俯身有碧水,推窗见绿荫,处处有花香……今日的城北区,满眼皆美景,这些离不开区委、区政府多年来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努力付出。美景背后,是城北区历年来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是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发展理念,更是西宁以“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新时代幸福西宁”为目标的孜孜追求。
市委书记王晓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再次强调,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实现民生导向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幸福西宁的成长坐标。“生态似水,发展如舟”。城北区将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着力推动“四个转变”。坚持将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作为“始终对党绝对忠诚,坚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绝对一致”的重大现实检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不断筑牢“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的观念,以更宽的视野、更大的责任、更高的标准,持续做好生态建设这篇大文章,奋力书写绿色发展的崭新答卷。
多措并举开展大气防治
▲要求辖区建筑工地及市政项目严格落实“十个100%”施工要求,强化开复工前审批管理,实行五部门联合审批制度。由区建设局、区城管局、区环保局等部门成立联合执法组,对巡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依职责进行整治,对整治要求置若罔闻的工地予以查封、关停。
▲落实主次干道喷雾降尘工作和道路清扫保洁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强辖区主要干道的洒水降尘、路面清洗工作力度,根据天气情况科学地安排洒水。开展运输车辆扬尘污染检查,通过24小时不间断巡查,在辖区重点段设置卡点,严管重罚违规拉运渣土行为。
▲不定时对辖区垃圾消纳场和弃土场进行检查,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无残留、无堆积,对场地及道路进行不间断的洒水降尘,按要求设置车辆冲洗平台,保持场地内干净整洁。
▲召集辖区街镇与村、社区主要负责人召开工作沟通会,调查辖区内使用燃煤锅炉单位,加强日常协调,开展“煤油烟”专项治理工作。对辖区内小桥大街、朝阳东西路、建设巷等地的餐饮业进行排查。引导村民做好农作物秸秆收集、堆放工作,利用智慧环保平台和网格员力量,重点加大城乡结合部焚烧垃圾、树叶的巡查力度,发现一起制止一起,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
▲结合城区实际,制定了年度中小型加工企业整治工作方案。加强对辖区省控重点工业企业及区管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一企一档”。严格落实环境监察执法例会制度,严格依法办案,执行集体决定,减少人为干预、规范自由裁量权。公开环保“110”“12369”环保举报热线,完善投诉受理和案件查办工作流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铁腕之力加强水污防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城北区按照“一河一策”管理要求,完成湟水流域(西宁段湟水干流)西钢桥、朝阳桥断面水体达标方案及实施方案的编制备案工作。将农村环保设施运营管护、环境整治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为晋家湾村污水处理站拨付运行维护费用。申请专项资金1100万元,通过清理河道垃圾及底泥、敷设海子沟排污管线、整治排污口及退水口、生态护岸段对坡面进行造林(乔木),集中治理云谷川、海子沟区域“脏乱差”的水环境现状。同时,按照水生态环境保护和禁限养区畜禽养殖对水环境污染治理的工作要求,组织区农牧、环保、城管等多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取缔山雨养殖场等10户禁养区内的养殖场,规范整治限养区养殖。加大对涉水企业、废水排放单位执法检查力度,对检查的企业及医院,要求其定期检修污染防治设施,完善相关台账信息。
常抓不懈进行土壤防治
制定印发城北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安排和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核实要求,共核实确定北区农用地土壤污染重点单位4家,划定详查单元4个,核实农用地详查点位31个,并对辖区3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进行了信息采集、上报。辖区生产性企业主要是水泥制品、彩钢厂等,生产过程产生的固废主要是锅炉炉渣,均已做到综合利用。辖区内产生危险废物单位14家,主要为废机油、医疗垃圾,均做到“三防”措施,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并与有资质的经营单位签订危险废物处置合同。
推陈出新环保工作亮点纷呈
◆智慧环保实现“互联网+”
城北区环境监管人员不足、面广点多,以往防控手段滞后、监管模式单一等问题较为突出。为改善现状,于2016年开始施工搭建系统,项目总投资200余万元,该系统利用高清监控设备,综合环保地图、数据统计、事件处理、环保管理、设备管理、后台管理6大功能模块,实现了与“互联网+”的有效结合,有效提高监管水平。同时,城北区环保局将移动终端下发至局工作人员,从而实现事件的及时处理、反馈、建档存档。通过智慧环保数字化信息系统对各责任单位下发整改通知26期,整改率100%。有效提高了环境保护服务能力及环境管理水平。
◆生态创建喜结硕果
为促进北区生态创建基数不断增加,打牢生态区创建基础,立足辖区实际,大力实施生态创建细胞工程建设,自2013年率先开展了区级生态创建活动,逐步探索出一套符合实际、高效可行的生态文明创建新机制。坚持把提高生态意识作为推进生态创建的重要基础,大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抓好党政干部、市民、学生、居民、村民的生态环境教育。通过省市区三级联创,北区生态镇(街道)创建率达33%,生态村创建率达61%,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创建率达100%,全面形成了人人保护生态环境,个个参与生态创建的强大合力,有效提升了生态文明创建整体水平,为建设生态宜居北区打牢基础。
◆首家环保学校挂牌成立
为整合环保教育资源,搭建辖区群众环保学习培训平台,提升全区环境素质,创新环境培训模式,挂牌成立了全省首家环保学校。在企业,开展订单式培训,通过典型案例讲解、环保法律法规讲座、开现场会等方式,让更多的排污企业规范排污行为,承担污染治理之责,提高企业单位环保守法的自觉性。在学校,通过环保小制作、环保知识讲座等活动,宣传环保法等知识,培养学生成为环保小卫士。在村社区及机关,通过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健康知识、展播环保影片等活动,宣传环保,倡导大家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人人出一份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力量。
◆拓展群众参与渠道
为弥补环境监管力量不足的现状,通过制度、人员、财力三方保障,进一步拓宽信息渠道。通过张贴海报、开展培训、宣传报道、网站公开等方式大力宣传有奖举报,累计发放有奖举报奖金42300元,做好奖励资金发放情况公示。通过各项措施落实,群众参与、监督环保工作渠道大为扩展,有效提升了群众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形成了全民共建环保的良好氛围。
◆首推环保职责清单落实监管责任
紧紧围绕当今环保工作的新形势,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问责、终身追责”的要求,层层压实责任,2017年我局率先制定出台《环境保护工作监管职责清单》。《清单》主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西宁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为依据,通过68条具体规定,明确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监督管理责任,及各街镇、13个相关部门的环保工作责任。有效破解环境保护工作职责不明确、部门职责交叉等问题,为北区环境保护工作落实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